-
为A32、Инв. No. 4484、Инв. No. 5176的金写本文书,其中Инв. No. 4484号文书《毛克下正军编册》,背为西夏文写本佛教禅宗文献;Инв. No. 5176号文书,《...。”[31] 2、光定四年(1214年),西夏右枢密使、吐蕃路都招讨使万庆义勇以书信约宋夹攻金朝,派去联络的,是蕃僧减波把波,他带着蜡丸书,前往西和州的宕昌寨进行联络。[32] 3、光定十二年...
陈爱峰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150043.html
-
32册(《清代佛教史料辑稿》苏晋仁序中说存中国佛教协会)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 三界 《同愿》第3卷第2期 说戒 《同愿》第3卷第3-4合刊 初唐佛道之争 水月光 《佛学月刊》第1...10多篇,应引起读者注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最上云音法汇 三册 金陵刻经处2000年 清代佛教史料辑稿(本书为32册《历代佛教史料汇编》之中的27-32册)苏晋仁、程恭让整理新文丰出版...
吕铁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650186.html
-
涅槃。以上所说的是择灭的定义,接著要探讨的是非择灭,《大毗婆沙论》卷32云: 问:已知非择灭体非离系,应说何故名非择灭耶? 答:不由择慧,得此灭故名非择灭,非择果故。 复次,此灭不由一向劬劳、...“得”,同时生起第二阶的“得”。因为法体恒存,所以不能说它属于我,只能说生起“得”。然而时间是有三世的,在三世中,何世得非择灭呢?《大毗婆沙论》卷32云: 问:于何世诸法得非择灭耶? 有作是说:...
慧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451781.html
-
亦不怖畏堕地狱等而勤持戒,但乐善法,故名清净。”(大正32?245中)优婆塞受持五戒;比丘持守两百二十七戒,必须名符其实,奉行自己的义务,才是真佛子。否则,宁愿舍戒也不要违犯世尊所制定的圣戒!
...详细的说明,诸位可以查阅(Kv. pp.69-93)(大正32?257中~258上)。
八、在家众可能证阿罗汉吗?
答:依据《论事》的记载,有人主张居家者可能证得阿罗汉(Kv. p.267...
Santagavesaka Bhikkhu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352520.html
-
为‘梵我合一’的观点 [39]。
1993年5月,印顺在《狮子吼杂志》32卷5期发表《初期大乘与在家佛教》一文,表示不赞同‘但求往生’、‘只管打坐’的在家佛教。这个观点后来被认为是印顺对‘现代禅...》第32卷11、12合期上发表《〈我有明珠一颗〉读后》一文,主要对‘现代禅’提出如下批评:一是认为‘现代禅’对印顺的作品(指《妙云集》)采取‘否定又肯定,肯定又否定’的‘随心所欲’反覆无常的态度;二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2453222.html
-
乐善法,故名清净。」(大正32?245中)优婆塞受持五戒;比丘持守两百二十七戒,必须名符其实,奉行自己的义务,才是真佛子。否则,宁愿舍戒也不要违犯世尊所制定的圣戒! 2.戒、定、慧三增上学,戒为基础...暂时地降伏,哪里有再度生起而退去果位的道理呢!在《论事》和《成实论》有详细的说明,诸位可以查阅(Kv. pp.69-93)(大正32?257中~258上)。 八、在家众可能证阿罗汉吗? 答:依据《...
觅寂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4954766.html
-
二、二个诠释学问题 23 第三节、研究原则 29 一、方法与原则之辨 29 二、本文的研究原则 32 第四节、研究范围与研究步骤 33 一、研究范围 33 二、研究步骤 35 第贰章、...,玄奘译,《唯识三十论颂》,T31 世亲,玄奘译,《大乘百法明门论》,T31 诃梨跋摩,鸠摩罗什译,《成实论》,T32 真谛译,《大乘起信论》,T32 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T27 ...
王兴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755228.html
-
,始终也不是独立的宗派,仍是一种潮流形式。袁宏道既是被潮流左右者,又是其中的弄潮儿和推波助澜者。 二、袁宏道净土归趣的集中体现——《西方合论》 《西方合论》是万历二十七年冬,袁宏道32岁时经两月...有净土,十人九得度;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则可能更打动人,影响更直接广泛。此虽然并未在延寿著作中查到出处,但它贴着延寿的标签流传很广。[32]到明中末时期,禅净结合已受到...
周 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2157239.html
-
──试以圆测的“解深密经疏”为解释线索》,《中国佛教》v.32 n.1,16-25。 孔祥玲 2003 《“菩萨唯识止观”之操作浅探——以为范围》,《宗教学研究》2003年04期,124-128,四川...《中国佛教》v.32 n.12,9-14。 林崇安 1993 《西藏佛教的探讨》,台北:慧炬出版社。 1998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中华佛学学报》第11期,49-72,台北:中华佛学研究...
刘慧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4359879.html
-
三 太虚是佛教改革大师,对他的事业而言,行动的重要性远大于理论,他自己曾说:“本人的志愿趣向上,从不冀成为学者,唯在能成就振兴佛教完人救世之方便耳。”[32]但是,由于佛教内外的种种原因,他的...32页。 [16]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太虚大师全书》第2册,上海大法轮书局1948年版,第513页。本文所引《全书》前4册均为此版本。 [17]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集》,中国社会科学...
黄道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246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