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1)

    实行团结的开始。”[56]但日方代表木村泰贤提出异议,认为日本愿意召开明年的大会,但西洋人既未加入,名实不符,主张定名为“东亚佛教联合会”,等西洋各佛教国愿加入时再更名为“世界佛教联合会”未晚。经过中日...的两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59]堪称此类著作的权威鼻祖,迄今仍有参考价值。[60]由于有如是之行家在牵线和向导[61],加上人选适当、学养深厚[62],所以日本佛教代表团足迹所访之处皆大受欢迎。  ...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146392.html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颂的解读

    我们再从“慈意妙大云”一句来思考。此句现存梵本作“`subha-gu.na maitra-manaa mahaa-ghanaa”,[55]坂本幸男等译作:“具有清净之德、慈悲之心的大云(者)”。[56]...”[59]颇有可从之处。  (七)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60]  前一颂现存梵本作“megha-svara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546587.html
  • 三论宗的传承及其“空”思想之考察

    六、 《广破论》,此经仅存藏译本。   七、 《大智度论》一百卷,姚秦鸠摩罗什译于弘治四年 至七年 页56 ...又发现在《大智度论》中虽有三种空观,可是就其意义上 来考察,均未分别彻底或不够彻底,如果依照龙树的论说,这 三种空观,都可以使 页60 人了解空义,虽然...

    余崇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646588.html
  • 略论日据时期的台南开元寺(1896~1924)

    1921年之间[55]。这个说法与卢嘉兴的意见,大致相同[56]。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正确!照当时报纸记载,传芳法师并非死于大正七年四月,而是卒于大正八年五月一日[57]。由此可知,成圆法师接任开元...法师之徒弟,兴观音山本圆法师同属师兄弟[60]!他接任开元寺住持后,遵守传芳法师与临济宗妙心寺派长谷慈圆的决议,故在大正八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举办之四众戒法授戒会中,邀请临济宗大本山妙心寺派管长代理...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246596.html
  •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如欧阳渐或熊十力或印顺)那样定义为“思量”和“了别”[55],那么,作为“自笛卡尔至萨特的近代哲学思考的最小公分母”[56]的“自身意识”,就既不是对自身的“思量”,也不是对自身的“了别”。它只是...随之而起。”[60]然而从这段话中得出的结论是明显站不住的:第一,末那识与第八识的自证分据此将会是一回事,没有区别;第二,末那识既始终以内心的主观作用部分为思量的对象,同时也间断地以自我为思量的对象。...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
  • 天台佛学入世精神

    。  39 《摩诃止观》卷一下,《大正藏》卷46,第8页下。  40 《摩诃止观》卷五上,《大正藏》卷46,第56页中。  41 《摩诃止观》卷一上,《大正藏》卷46,第4页上。  42 《法华玄义》...34,第888页下。  46 《摩诃止观》卷一下,《大正藏》卷46,第8页中。  47 《法华文句》卷四下,《大正藏》卷34,第60页下。  48 《法华玄义》卷一上,《大正藏》卷33,第685页下。...

    张风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546625.html
  •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说之理论意涵

    常住涅槃,即是究竟成佛。如是,界内外一切法(众生)即此十法界,而此十法界“皆从心出”,为心所造。  别教言此之心生十法界一切法者[56],属于“思议境”,意即一般可思量理解、言说议论之境界。究其理,不外...佛界如何具有烦恼未尽之余九法界?此点若能论立,则其余各界之具足下界自亦能成立。而佛界之具足下界则可借诸“如来性恶”之观点来说。如来性恶说虽非智顗所正式提出者[60],但可推至其义涵。此义即是:就理上而言...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因缘心论颂并释》三译校勘会编

    因果。惟[56]  【唯】除假名。此中无众生。此是真  实义,非假立有[57]假立之 问曰:“若如是者,一切身之自在众生作  者,何者是耶?”  答曰:“诸趣唯因果。唯除假名。此中无  众生。此是真实...)  但从诸空法  唯生于空法  (4cd)  丁二、释  问曰:“若如是者,谁从此世,至[60]于他  世?”  答曰:“无有极微等法,从于此世,移至他  世[61],虽然,唯从[62]于空法,还生...

    赵国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3.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向往归依者。生以儒教修身,死以净土明心,这是印老人二而不二的法门。”[注56]并确信印师的思想主张,将透过“语练行简”、“富于情感”的文笔(文字般若)的流通,持续发挥精神食粮的作用[注57]。若仅以对...本性而已。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体,所修之功夫,其大端固无二致也。”[注60]印师认为儒佛二家所宗之理体与修证之功夫。大体而言实无两样,所不同的是二者所阐述的教理与修证的境界...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
  • 止观在中国佛教初期弥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为探讨中心

    但在 "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 名下的《净土十疑论》中却提及《观经》,它也确实引自《观无量寿经》,例如其经文的片段:“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注 56)根据《大唐内典录》 (664 年道宣撰...净土院记>又云:“…今教主明智大师法智之曾孙也……诚心修净土观”(注 60)由于称呼明智大师为“教主”(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不难揣测陈瓘对明智之崇敬,而明智极力宏扬智者大师的“止观”思想,并将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04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