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29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北周灭佛“后遗症”——再论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合一

    后者则是“把一部分犯重罪的罪人和官奴婢,充作‘佛图户’,以供诸寺洒扫,称之为‘寺户’”,这是魏献文帝时的事情,“从此,每个州镇,都有僧祗户和寺户”。(18)《魏书·释老志》:“和平初……昙曜……又请民...②⑤⑥⑦⑧⑨⑩(11)(18)(19)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05页,第867页,第846页,第816页,第624页,第625页,第871页,第873页,第...

    项 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0269948.html
  • 供养人画像与唐宋敦煌世俗佛教

    人物,没有画引导僧(图版18);而在东壁门北的世俗女供养像均较南侧晚一辈或地位要低一些,因此在前面画了三身女尼引导,当然这些女尼定当为曹氏或相关重要人物。   第454窟甬道两壁分别画的是张氏和曹氏归...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3369983.html
  • 明朝思想史之明初朱熹理学思想的确立

     ⑤   《读书录》卷四。  ①   《明代思想史》,第 18 页。  ②   《明代思想史》,第 17 页。  从学说思想上讲,在心性问题上,薛瑄基本上没有越出朱熹思想的范围。  除了个人的原因以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2370071.html
  • 中国绘画叙事传统的形成

    以后的壁画,则表现出脱离变文束缚的更为独立的图像叙事追求。突破原有经文的故事局限,以图像叙事逻辑为核心的构思画面,形成一种具有独立叙事功能的自足的绘画样式。唐代以后的“降魔”壁画在敦煌至今还保存着18幅...

    叶 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4370088.html
  • 湛然“无情有性”思想中的“真如”概念

    佛教?基本真理》东京,三省堂:1957三版,P18。  页47  然而“不言不足以为道”,除了“离四句绝百非”之外,龙树对于实相的内容,还是有些侧面的叙述,《中论》<观涅槃品>:  “涅槃与世间,无有...心具”所能包含在内。我心遍彼三千是狭,而三千互遍互具,方为广宽,因为若只心具遍彼三千,仅及于“别教后位”,然三千互遍,方臻圆位。[18]  ------------------------------...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5370099.html
  • 从历史文化地理学角度评《汉唐佛寺文化史》

    (2幅)、北朝(2幅)、隋(2幅)共9幅,其他的18幅或仅言“按唐代政区”,或曰“按政区”,或未作任何文字说明。   以有所交待的9幅表而言,第66页称“依据《魏书·地形志》并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1170162.html
  • 敦煌遗书S.2838《维摩诘经》的题记研究

    ”须臾,王妃共数十侍女又来礼拜。是时渐欲将晓,言久疲勚欲眠,王始还宫,留数黄门侍宿。方旦,法师未起,王已至门,率妃以下俱来礼问。[1][P18~19]   这里的“王妃”即是题记中所说的“增王妃之光华...

    钱伯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2070169.html
  •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颇具象征意义:“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18]稍加反思不难看出,这种信念乃是我们的日常言行、乃至宗教、科学、哲学的基础。其中有的信念是可以证明的,但是还有一些信念则是无法证明的...加,下同。  [18]《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40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9]所谓"证明",严格地讲指两种:或者是逻辑演绎的必然性,或者是感知经验的实在性。  [20]康德:《未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0670211.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一辑)

    而加以取舍,即是分别心。  由有分别心,复生种种爱憎,因爱生欲,因憎生恚,助长邪见,转生一切的烦恼。  所以分别心是障碍修行的妄见,杀害法身慧命的剧毒。  结论是:分别心与智慧互为消长。   第18篇...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二辑)

    存在的世界犹似天壤。  请仔细观察,思惟、究竟自己活在哪里?怎么活?  第18篇   生命形态的开展,即是无穷无尽的抉择。  当下一念现起,因缘就全变了。或生死或了脱,一刀见血,岂容丝毫的迟疑。  ...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