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身、受、心、法——四个察觉的对象(1)

      身、受、心、法——四个察觉的对象(1)   佛法既然讲的是缘起法则,佛教自然就是一个很有理性精神的宗教,对一切事都讲原因。佛法不会很粗糙地把一件事称作罪恶、邪恶,也不会把一个人随便地称为罪人。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罪恶与苦痛,以佛来看,皆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把其中的原因找出来,然后加以改善,而不是只站在一个道德或宗教尺度的立场去批判、谴责什么。以佛法来看,未了解一些和我们很接近的事及因未了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2667727.html
  • 妙云集导读(二十一)伽与律制(1

    轨迹。相形之下,教授波罗提木叉,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礼”。导师曾依“礼”与“法”来比较两者的不同。  《论语》〈为政篇第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光靠威德...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0568503.html
  • 大圆满法加行 暇满难得(1

    种是地狱处,饿鬼处,傍生处,长寿天处。 1、地狱处。地狱的众生,没有空闲修持正法。因业力所感,因业力所现,地狱里到处都是燃烧的铁板,到处都是燃烧的铁山,到处都是火焰,而且这个火焰特别地炽热,比...

    上师达真堪布

    |大圆满|加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08224078460.html
  • 《因明入正理论文轨疏》校补(1

    ,或言过、未无,或言三世有,遂使道分九十六种,部析二十不同,并谓握隋侯之珠,冠轮王[1]之宝。然法门不二,岂有殊归?一理若真,诸宗便伪。故欲观形好丑,则鉴以净镜清池;定理正邪必照以因明现比。故《杂心论...

    文 軌 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22538764.html
  •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1

    环境思潮的关系,以及对全体佛教发展的影响等等。[1]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而导师掌握制高点鸟瞰,知其所由,识其流变,每每以一、二句话,即一针见血的带出了思想的症结点。可以说,导师透过阿毗达磨论书,记述了从...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1.html
  • 明末禅宗在浙东兴盛之缘由探讨(1

    面错过。咦!几瓣梅花落剡溪,四明山下神风播。 ----瑞白明雪(注1) 单传之道,起伏奠纪,四序推移,...

    孙中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8.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根据德清的《年谱自叙》资料来看,他只提到万历二年(二十九岁)时,在蒲州过冬,因校阅《肇论中吴集解》,而对的“族岚偃岳之旨”,有进一步的突破。(注1)然后,在万历四十四年(七十一岁),从南岳...,虽饿鬼(注102)见之为流水,焰焰相续,起灭有无,而水体常自若,曾无变异(注103)。由于诸法恒如未变,则“世间相常住”,亦为体相一如的应有逻辑。其思惟的进路如下: (1)、“世间相”得“常住...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

    概论(以下简称“概  262页  论”)》开始,依循著这部书对佛家史著的介绍,仕邦才知道读佛书的门径而摸索出自己的研究路线(注1)。不说别的,仕邦的代表作之一的〈中国佛教史传与目录源出律学沙门之探讨(...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1

    足戒,十九岁而游方,下江湘、陟衡庐,遍参名师,以求 开悟。“首常戴观音之像,而诵其号,日十万声,于是世间 经书章句,不学而能”(注1)。尝至神鼎洪湮禅师处, 自谓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8.html
  •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1

    之教,更应该超越这些历史的对立与误解,回归到佛法的本质,朝著更宏观的方向来发展。   龙树兴起于西元后二世纪,他的思想乃以“三乘共贯”[1]为宗旨,正好可以破除“...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74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