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1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2)

    或一时说三门。菩萨应遍学,知一切道,故说三门。[79]   龙树在这一段话中,所强调的是把烦恼的根源推溯到“爱”与“见”,“爱&rdquo...。   [79] 引自龙树造?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释“三三昧”,卷20,新版页772-773。   [80] 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卷3,清信女品,《大正藏》册二,...

    游祥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745983.html
  • 汉传“受戒法”之考察

    ,及“僧已忍与某甲授具足戒竟,某乙为和尚”也如是。 其次,对汉传各类“受菩萨戒法”作文献考察后发现︰现行传戒仪式之主要依据是见月律师(1602~79)所编《传戒正范》,将《瑜伽菩萨戒品》之“三说...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8.html
  • 太子晃与文成帝─英年早逝的天才父子政治家大力推广佛教于北魏的功勋及期政治目的

    。高宗与时消息,静以镇之,养威布德,怀缉中外,自非机悟 深裕,矜济为心,亦何能若此?可谓有君人之度矣。(页下79) 《通鉴》卷103〈宋明帟泰始元年(465)〉略云︰ 夏,...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90.html
  • 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1)

    而不诛!(注11)──────(注7) 按《高识传》一书已佚,此语见于法琳撰《破邪论》(《大正 藏》本。)(注8) 见《旧唐书》(台北︰鼎文书局影印本)卷79,〈傅奕传〉。(注9) 《韩昌黎...差别,卷舒自 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翌日,复 举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无碍法界。(注79)事实,张商英本即对《华严经》有所研究,他在随州与报恩禅师谈论...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445994.html
  • 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

    1976 年和歌山县.密教文化研究所发行),第 50 ~ 52 页。  79 页  极创新;在大乘,则慧学一直占有优位,规导戒学的开展创新,从小乘比丘戒到 《梵网经》、《璎珞经》 等经所倡三聚净戒的纯大乘...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6.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1)

    出家是迥异于正统的方式,因而他是否“为僧”,却是值得怀疑的。首先,他是因为头发长蚤子痒而剃发(注78);其次他是避免家人再烦他,故意去发,以示不归泉州老家(注79);他不但本人明白在著作上说明出家非他...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8.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2)

    独存鬓须。”《焚书》卷首页,页七。  (注 79) 参看(注75)。  (注 80) 李卓吾在“初潭集序”说:“夫卓吾子落发也有故,故虽落发为僧,而实儒也。”《初潭集》(台北:汉京文化事业公司,民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9.html
  • 华严法界观缘起观的超越意义—一项“拟世界观”的建构

    --------------------------------------------------------  p79  而所谓“成就”即“成佛”之谓,以“成佛”为无上之成就,乃象征佛教最高道德...

    叶海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9.html
  •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与出世思想

    朴子》,页15。  [46] 同注1,页66。  [47] 《抱朴子.内篇.勤求》,页79。  [48] 详细内容可参考注1,页51~56。  [49] 参考邬昆如著〈...

    彭慧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046188.html
  • 浅论中国求法僧俗出国前、后学习域外语文的机缘

    、97~99、146~153、155~156、 158~162、171、174、178~179、197~199),循海的约 三十六人(编号为79、153、...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04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