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6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漢魏佛教與何晏玄學關係之探索

    .....觀 有二事:一者觀外諸所有色。二者觀內謂無所有。觀 空已得四禪,觀空無所有,有意無意無所有,是為空 。(大正15...

    王曉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345601.html
  • 试论太虚大师建构僧伽改革理论的背景和思想内涵

    其悲愤(注15)。就思想内涵和心态认同来说,太虚己离开了原  先寄禅创立的这一佛教大团体了。“佛教协进会”再度成为潜在的火  种,等待适当的时机到来。 换句话说,太虚此后,除自创新组织外,  已对旧...7月),页33-  124。  注11 参考《白公上人光寿录》,页16-17。  注12 《年谱》,页53。  注13 《年谱》,页54。  注14 《年谱》,页56。  注15 《年谱》,...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6.html
  • 明末禅宗在浙东兴盛之缘由探讨(1)

    实为有限(注15)。因此浙东一地,久经阳明、龙溪教化,而周海门 提撕一振,使得以无善无恶为至善本体的本体观风行于浙东,由此会 通佛家空观,正是宗风大盛的主因。 ...

    孙中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8.html
  • 明末禅宗在浙东兴盛之缘由探讨(2)

    。 注15 许孚远乃浙之德清人,居家时间虽较张阳和为久,但主要影响 仍在万历二十年左右的南都讲会上,其后则巡抚入闽,任官留 都,迄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19.html
  • 六朝佛家美学--以宗炳畅神说为中心的研究

    佛之所以“无不形”而示现,目的全在于“唯感是应”,佛以其慈悲 之本怀,“佛以应悟为事”(注15),“普现色身以通佛道为迹也” (注16),在佛的本怀中,众生以其因缘,... 注 15 同上,页404。 注 16 同上,页393。 注 17 道生“应有缘论”的详细分析,参见陈沛然《道生》,台北, 东大图书...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游戏三昧:禅的美学情调

    岸头,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游戏三昧(注15)。 页210 这是宗门对游戏三昧阐释较为详尽而具体的文字。这里把三昧的工夫,集中在对“无”的参究上。在这参究中,不起有、无的分别意识...大正藏》48,361a-b。注13 关于心对世间的不取不舍一点,可更参考另文《坛经的思想特 质----无》。注14 《大正藏》48,358c。注15 《大正藏》48,292c-293a...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1.html
  • 明画论诗化与禅宗之关系

    之看法(注 15 ),然而禅宗究竟何以影响文人之创作思维?影响的程度又如何?其间诸多问题均未有深入之论证,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同时面临著权力重新分配的不安。 早期中国绘画以人物为主,北宋以来经苏...研究 》,东初出版社,页3。注11 《卍续藏经》126册,页501。注12 同上,114册,页213。注13 同上,139册,页7。注14 同上,125册,页287-288。注15 ...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1)

    著人间的老师(注15)。宇吉伯寿、杜齐(Tucci)便是赞成此一看法的学者。宇井伯寿甚至在他一九二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推定弥勒的生卒年为公元二七○~三五○年左右(注16)。以上是关于“慈氏五论”作者...、14、15,“于苦等诸谛……”)   176页  (四)、“圆满现观一切相加行”有十一义  (一)行相:境,或加行所修的对象;此分为一七三种行相。(品Ⅳ,颂1、2、3、4、5,“一切智...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101.  (注 15) 同(注14) 。  (注 16) 宇井伯寿著,《印度哲学研究》(东京:岩波书店,一九二四年),页三五五-四四一。  (注 17) 《印度佛学思想概论》,页二一五。  (注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1)

    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注15)。在772之前的某一时间他为该书作序。后来他觉得该书的烦琐格调及晦涩引证需要解释清楚,否则他的将来的浅学弟子是不能了解其繁难杂错之处。此文是以演讲方式出现(注16),而他在...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