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6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

    ____________  15 Johnston 依《宝性论》将本文分为: Tathaagatagarb  haadhikaara, Bodhyaadhikaara, Gu.naadhikaara,...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5.html
  • 无我的轮回─ ─佛教的生死观

    [15],即肯定我与受是相互缘起的,是彼此依存的,最后龙树断定他自己的这个看法,是关于自我与身体之关系的决定性义理。  龙树精细巧妙的论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理论,其实中国早就有“形神”的争论及解决。...[12] 同上。  [13] 同上。  [14] 同前揭,页三八上。  [15] 见吴汝钧著,《龙树中论的哲学解读》,页五一六,台北,商务,民国八六年七月初版二刷。  [16] 所以龙树才又说︰“如过...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7.html
  • 印順的如來藏思想之研究

    中觀學的知識批判[14] 和禪修中關於主體轉化的論述。[15]藉此,吾人得以在進一步的研究當中,對《楞伽經》中的佛性做為聖智 (悟) 的存在根據與聖智 (悟) 做為佛性的認知根據的詮釋循環,以及對《... Dimension of Being。  [14] 如Sutton前揭書 2.0 Buddhist  Epistemology,Buddhist Dialectics。  [15] 如Sutton前...

    賴賢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547504.html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2)

    原本五册,PTS此版印成三册。此书是现存最巨大的巴利语语法,缅甸大文法家胜种(Aggavamsa)公元1154年的作品。15 P.S. Jaini (ed.), Subodhalavkara (...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09.html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1)

    所谓凡夫位的遍计  所执,如此地,由于识作为所取能取显现者实无,在无分别智前,二  取灭无而二无性显现的话,于此,关于我们的存在的法,始也无,终  也无,则于一切种成法之损减。(注15)  我们预想从...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4.html
  • 台湾佛教史前期(2)

    、宗寅等的关系,得到台湾府知府吴逢圣的许可,将陈永华所撰碑记重给勒石。陈永华所撰〈梦蝶园记〉, 也被收录于乾隆十九年纂《重修台湾县志》卷 15 杂纪.古迹.梦蝶园及嘉庆十二年《续修台湾县志》卷 5 ...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947533.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1)

    菩萨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15]等等。至于罗什以前的译经家,例如:支谦翻译‘维摩经’时,也有 “国土清净,佛国清净之行”、“严净佛土”[16]等句,就不见“净土”二字的用例。  ...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2)

    ‘净土与禅’五八页、妙云集下编第四册。   [13] 疆良耶舍译‘观无量寿佛经’、大正一二、三四六上。   [14] 藤田宏达‘原始净土思想の研究’五○七页。   [15]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大正...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忽与一僧,言从泰岳来。稠以情告,彼遂苦劝:“修禅慎无他志,由一切含灵,皆有初地味禅。要必系缘,无求不随”。乃从之,旬日摄心,果然得定。当依“涅槃圣行四念处法”,乃至眠梦觉见,都无欲想。[15]  上面...本文后录:“敦煌文献之一”。   [14] 见注一一。   [15] 卷十六,页五五三下。关于“善友”在早期印度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参阅N.Dutt博士著:Early Monastic Buddhism...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天台宗之理事观

    13],只有“二智一心中得”,从全文看: “三智一心中得”,亦属有据。   p. 166  (乙)中论:中论是龙树菩萨“抉择深理的”代表作,印老赞其特色是“有空无碍,大小并畅,立破善巧。”[15]此外...是人心愿种种所求即得具足。”  (14) “十方世界,六道众生,闻我名字即发无上菩提之心住不退转。”  (15) “苦诸四众求佛道者,闻我名字修行我愿,应即得十地具足入如来慧。”  (16) “十方...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