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dquo;[15];
定律(三)矛盾律(the rule of contradiction):不可能既P又非P。
下文我人将要证明,这三条定律,龙树的【中论】并不全都承认它们的合理性,因此,李...rjuna's Logic)乙节。特别是页五四—五七。
[15] 李查?罗宾生的分析中说,第四句等值于第三句,这时用到了“连言交换律”。
[16]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15]。 勤修道品(道法之品类),虽可臻于涅槃之境,然道品并非罗汉(声闻乘之最高果位);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六种离苦得乐之法门,虽可达于佛境,然六度仅为方便法门,与修行...一五五上—中)。由此可知,道生学说与僧肇思想亦有相关性。 [13] 广弘明集卷十八,大正藏卷五二,页二二五上。 [14] 广弘明集卷十八,大正藏卷五二,页二二五中。 [15] 大正藏卷九,页...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唵摩罗故。[15] 此唵摩罗识之提出,盖唵摩罗以“无垢清净”之意,是真谛一派九识家所立,此唵摩罗识盖由阿赖耶识之染净具,再立一清净无垢识,以阿赖耶识是无常、有漏法,唵摩罗识别于阿赖耶是常、无漏法,是证...12] 同上。 [13] 同上。 [14] 同上。 [15] 永明著「宗镜录”卷五六,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七三九上中。 [16] 永明著「宗镜录”卷五六,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七三九中。 ...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5.html
-
“楞伽师资记”[14]中,求那跋陀罗的禅训有云: “楞伽经云诸佛心第一,教授法时,心不起处是也。”[15]此心是第一义之心,是于境心不起之心,是不著境之心,亦是其所云的“理心”、“佛心”[16],而...禅宗史,二七七页。 [11] 同前,二七八页。 [12] 中国佛学思想概论,二四四页。 [13] 大正藏四八册三三七下。 [14]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三。 [15] 大正藏八五册...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不睹。往无数劫、方来之事。人物所更,现在诸刹……大弥八极、细贯毛厘。制天地、住寿命、猛神德、坏天兵、动三千、移诸刹。八不思议,非梵所测。神德无限,六行之由也”(注15)。这一段描写,真是把禅定的功能,...一六三上。(注 13) 同上。(注 14) 同上,页一六三中。 (注 15) 同上。(注 16)“汤史”,第七章,页一五七--一六三。冢本:“中国佛教通史”第一卷(东京,昭四三),页一九三-...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的过程,人真知心灵的为善,或为恶或其间的作用关系,或者是人真知一观念的“发生”原因,人真解“宇宙”、“心灵”、“自然”等等,那么人类为弄向此一理想而展现的一切文明与一切奔向它的努力皆可终止。(注15)...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58说: 胜义中依少别理立为世俗,非由体异。……约少分理名世俗谛,约少别理名胜义谛。谓无简别总相所取,一合相理名世俗谛,若有简别别相所取,或类或物名胜义谛。(大正29,667a15~22) 基本上...清辨二谛思想之义涵分析〉,《清辨二谛思想之研究》,p.61。) 15 赤沼智善著,《汉巴四部四阿含互照录》,p.47。 16 笔者认为,〈第一义空经〉并不是没有二谛思想的雏形,只是在文句上未多说...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
-
成慧,于一切时不依名而了义。15 换言之,得修所成慧的行者是不需再依于名言章句而唯观义故,渐次而得现观于法义的。如《俱舍论》卷22中所云: 毗婆沙师谓三慧相缘名俱义,如次有别。闻所成慧唯缘名境,...此书尚未 正式出版) 1 《俱舍论本颂》(大正29,320c12)。 2 《大毗婆沙论》卷42 (大正27,217b12-15)。 3 印顺法师著《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的〈念处经〉、〈身行念经〉及《长部》的〈大念处经〉皆分别提到“身至念”的内容。若与《清净道论》的“三十二行相业处”相比,〈念处经〉只提到了三十一分身,其中多出“脏腑”却少了“肠间膜”及“脑”。15〈...册,No.125。4. 《坐禅三昧经》2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15册,No.614。 5.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唐?玄奘译)大正藏第27册,No.1545。6. 《解脱道论》...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治使身心成歪曲状态的谄与诳等的烦恼”。“诳”是矫现有德,“谄”是曲顺时宜。15此二烦恼的对治,也是可从亲近善士及听闻正法而来。以诚恳的心态亲近善士,犹如将自己“舍与阿阇梨”的心情而作此说:“尊者!我今把...。参阅水野弘元著《パ一リ语辞典》,春秋社发行,1997年。 14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430页。 15 参阅简金武著,《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156~158页。 16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