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请者,若值佛出世,请佛大转法轮,化度有情;若佛欲舍寿,则请佛常住于世;这皆是为世间作大饶益故。15 随喜者,即于三世凡圣所修世出世间之一切福业功德,虽为他作,亦能于己“心生欢喜,称以为善”。另有...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14册,No.475。 12.《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20卷 (宋?法护等译) 大正藏第14册,No.489。 13.《坐禅三昧经》2卷 (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15册,...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一切诸法本来空寂,尚无有福,况复罪耶?但众生不善思惟,妄执有为,而起无明与爱恚,从此三毒,广作无量无边一切重罪,皆从一念不了心生。(15)这里首先提到一切诸法本来是空寂的,本来是无自性的。既然如此,...15)《次第禅门》二,《大正藏》四六·四八六a。 (16)《大正藏》四六·九五四a~b。 (17)关于中观学的四句的思考方式,能看拙著《龙树中论的哲学解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七。 (...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19.html
-
不有心。心意识非一,故立三名;非三,故说一性。(15) 这段文字颇能初步展示智顗的认识理论。他以心、意、识分别表示在认识历程中的不同作用;心是对对象没有所觉知;意是对对象作进一步的思考;识是对对象的... (14)《摩诃止观》一上,《大正藏》四六·四a。 (15)《摩诃止观》二上,《大正藏》四六·一四c。 (16)《法华玄义》(17)《大正藏》八上,三三·七七八b。 (18)《摩诃止观》一下,...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说法。这种说法以我们日常的现实的凡俗的一念染污心作开始,肯定即此凡俗的心即能开出法性的光明来,开出觉悟的结果来。智顗说: 无明心源即是佛性。若知无明性即是明,即常寂光。(15) 众生心性,即是真性;...正藏》三八·六二四b。 (15)《维摩经略疏》一,《大正藏》三八·五六六c。 (16)《维摩经略疏》七,《大正藏》三八·六五九a。 (17)《维摩玄疏》二,《大正藏》三八·五二四c。 (18)...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1.html
-
书后的藏文索引里,注音方案采用194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古尔德和瑞查逊编写的《藏语词书》。该书 15页记:“藏语辅音的发音与英语辅音的发音相近似,一些宽限元音的发音与意大利语有点近似”。“u”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647691.html
-
不存在的,因为它们都已经融入了整个的西藏艺术。 西藏传统艺术流派——勉拉顿珠嘉措画派 如果有人要研究西藏的艺术家,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到15世纪初西藏山南洛札地区一个叫“勉塘”的地方。在那儿诞生了一位...二、孜各利画 孜各利画是一种袖珍画片,因它尺寸大小,根本不能用锦缎装饰起来,其最大的尺幅也就是15×20厘米。最常见的幅形是条幅形,内容多描绘各种神灵,有时也画一些诸如佛塔之类的神器。 三、头神画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647692.html
-
无理论根据。(注15)不论此期是否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期”,但明末社会经济之发展确有以银为货币、农业商品化、市场系统扩大、市镇兴起等特色。(注16) 英宗即位后(1436),收赋令米麦折银,放松...讨论之 。注15 黄仁宇:〈从《三言》看晚明商人〉《放宽历史的视界》(台北 ,允晨出版社,1992),页31。注16 同( 3 ),Rawski 作,P3,提及明末经济成长有以银...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15岁时父母为他操办了婚事,同时进入南充中学,作文大有进步,下笔千言不起稿,议论不与人同。20岁时开始办私塾教友人和亲戚的子弟。1919年受到友人和老师秦树风先生的鼓动,萌发出四川到北京求学的愿望,先到...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5647727.html
-
"15。广东南华禅寺,也曾有"栋宇千楹,山田千顷,僧徒千众"16。佛教寺院经济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十分惊人的,所谓"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17,一时垄断了社会财富。到唐武宗废佛时,在...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447747.html
-
这样的“三世两重因果”之中周而复始地生死轮回[15]。世人通常所知的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就来源于佛教这种对人生的缘起认识。 生命总是在“三世两重因果”之中周而复始地轮回转生[16],这个状态,用博弈... 《菩提资粮论》卷第三,《大正藏》32,p.527.1。 [13] 《大正藏》25,p.463.2。 [14] 佛陀的无与伦比的智慧称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15] 在三世...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94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