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6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与中国宝卷(上)

    经内容一致。上述抄件中所说“素旧《温室经》”即《温室经讲唱押座文》[15]。说唱押座文之后开始讲经,所以押座文未句多为提示语“经题名目讲将来!”  (2)讲经:先由法师唱释经题,开经,说一段“庄严文”...

    车锡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748184.html
  • 阿赖耶识之「无明、爱结、有识之身」经证考察

    15]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部派佛教大众部之大天(年代约于佛入灭后百年)尝编作「⑴余所诱⑵无知,⑶犹豫⑷他令入;⑸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偈颂[16] ,以宣扬其所提倡之五项教义。「阿罗汉仅断...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848188.html
  • 密宗法义初探

    成就法即有往生一法。黄念祖大德曾作一偈云:   清净一句万德严,禅密净土一而三   掩耳不闻末后句(14),无心犹隔一重关(15)。   六根齐摄当下是,三密相印刹那圆。   持名即禅即持咒(...吾有末后句待吩咐汝。”黄龙掩耳而去。   (15)古德云:“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16)《大集经》:“若人但念阿弥陀,是为无上...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448201.html
  • 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

    ,惟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 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注 15)希迁认为,通达佛的知见,亦即众生具有了达事物实相的真知灼见,众生心便是佛。所谓心佛相即,是指两者的体性相同。这是强调众生的心体无所...(注 13)《景德传灯录》卷14〈潭州招提寺慧朗禅师>,大正藏第51卷,第311页中。(注 14)《景德传灯录》卷14〈潮州大颠和尚>,大正藏第51卷,第312页下,第313页上。(注 15)《景德...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548202.html
  • 西藏佛教的中观思想

    的边,故为中观(以下欠)。(Pt. No. 68, b9~d15)。 308页 3、朗达玛王的破佛与其后之复兴 破佛与佛教后传期朗达玛王(Glan Dar ma;八○九-八四二)...

    原田觉著; 许明银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648205.html
  • 李永宪著:西藏原始艺术(6)

    贵德分章本》,王沂暧、华甲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  14.格勒《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  15.诺丹·喜饶·扎雅《西藏宗教艺术》,谢继胜译本,...

    李永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148271.html
  • 从《六门教授习定论》看习定的入门方便

    现之相为所缘境,依此所缘,名为内缘。意言者,《摄大乘论释》卷第六世亲云:“意地寻思,说名意言”。[15]也就是意识上依于名言,对诸事理进行抉择思维。《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卷第三释迦佛答慈氏菩萨所问善求...大乘论本》卷中转引《大乘庄严经论颂》,《大正藏》卷31,143页下栏。  [14]《瑜伽师地论》卷19,《大正藏》卷30,384页上栏。  [15] 世亲《摄大乘论释》卷6,《大正藏》卷31,349页...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748291.html
  • 论蒙藏佛教的金刚驱魔神舞起源与艺术风格

    而一直流传到20世纪50年代末(15)。   举行金刚驱魔神舞仪式也是为纪念释尊调伏恶魔外道和贝吉多吉(吉祥金刚)刺杀朗达玛(836-842)保护佛法消灭怨魔。再者正月又是一年之始,亦有以求“岁岁...

    嘉木扬·凯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2948373.html
  •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以《妙法华》为主轴

    歌剧,在台北侨教馆演出。   再以《楞伽经》为例,本经以“自心为境”(注15),“离分别分别……非有非无法,离有无诸法,如是离心法,故我...lsquo;勿论此花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花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   (注15)《入楞伽经》,大正,十六,页514,下;517,下。   (注...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448439.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 诸法离他性,各自住己性。故说一切法,自性之所摄(注15)。 自然因者,谓彼自己相似,如习善生善,习不善生不善,习无 记生无记,如物种随类相因(注16)。 ...。 (注12)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9,《大正藏》卷55,页65。 (注13)《出三藏记集》卷10,《大正藏》卷55,页72。 (注14)《大正藏》卷28,页810中、下。 (注15)《大正...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54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