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祇有頓,由慧能的倡導[71],後來一直都成為宗門下的著重中心。沒有頓悟,也就沒有後來遍及全國的祖師禪。 頓悟,在一般局外人,乃至初參學者,都看做是心靈裡一種最神秘的直觀,為什麼是最神秘的直觀,...字與傳統有異。正統是指思想主流的嫡脈,傳統則不在此限,凡習久為常者的思想,均可概括。 [69] 王弼語,見「周易略例」明象篇。 [70] 此語出自隨緣詩話,因手邊一時無書,未檢。 [71] 頓悟...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3.html
-
來檢定[70]。此種可靠性的人並不是因吠陀Veda而存在的。因為其始原是假定為不屬於人且是永恒的[71]。但是因為在經典中遇到諸如下述的語句,很明顯的這些語句是由不正常的人說出來的且是分不可信靠的,... [68] Samvāda-jnāuat. [69] artha-kriyā-j?ānāt. [70] āpta-pranitavam gunah. [71] apauruseya. ...
張尚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4.html
-
牢固,唯在于立念,以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71] 在此,永明仍本其一心之宗,明力用交彻在一心中,心力最上,心之力能摄一切,能成一切,一切国土境界,皆想力所持,若无以一心知缘起力,斯“立念”之“可思议...,页四八三中下。 [67]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三下。 [68]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六下。 [69] 大正藏册四八,页五七二下。 [70] 大正藏册四八,页八二○中。 [71] ...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444306.html
-
. 329 水、火、风)假合而成,与诸条件共起共灭,亦无主宰可言,故僧肇云: “五阴诸法,假合成身,起唯诸法共起,灭唯诸法共灭,无别有真宰主其起灭者也”[71]。 由是而知,有为法均由众缘和合而...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7.html
-
羅什傳」(『高僧傳』亦引之)說﹕ 「其新文異舊者,義皆圓通,眾心愜伏,莫不欣讚」[71]。 羅什所譯,與原意完全契合,故說圓通。所以知道,羅什前的支竺所譯,有乖本義,故曰格義。僧肇「維摩詰 經序」...若以文應質,則疑者眾,以質應文,則悅者寡」[120]。 p. 71 「自昔漢興,逮及有晉,通俗名賢,並參懷聖典。其中弘通佛教者,傳譯甚眾,或文過其意,或理勝其辭」[121]。 綜合他的意見,就是...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70] 『出三藏記集』卷一四、羅什傳(大正五五˙一○一˙中)。 [71] 同右。 [72] 『出三藏記集』卷八(大正五五˙五八˙中)。 [73] 同右卷一五(大正五五˙一一一˙上)。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
-
并非仅仅是因为其对于实体观念的新解释。佛教产生之前的一直在左右摇摆的印度修行路线,他评论说,普遍依赖于对肉体苦行的需要的强烈信心。〖ZW(〗同上,第 71-72页。〖ZW)〗赫胥黎评论说,‘具有对人类...
维吉塔·拉加帕克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6.html
-
禅家徒友(注71)。这时期的知识阶层,大抵先后是以支遁道安慧远道生为盟主(注72)。同时也是在这一时代,诗家艺人,大都向往于大自然的景色,诸如陶渊明的□稻翠色,时剖胸襟;宗少文的抚琴动操,众山皆响;顾...
邢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6.html
-
9. 详见:〈现代禅李元松上师访问记〉,71。 10. 详见:〈佛教青年文教基金会宏印法师访问记〉,165-170。 (三)“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乃至“不证实际” 印顺“人间佛教”,和本文主题...‘加一些其他东西进去’[71]。新雨社这种对于“纯种”的“宗教洁癖”,不能不说是某种意义的佛教“基本教义派”(Fundamentalism)。再加上领导人采取‘慢慢发展,一步一步地走’[72]的作风,...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244485.html
-
21.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2,《大正藏》卷31,页704中。
22. 《大毗婆沙论》卷71,《大正藏》卷27,页367下。
23. 比对不同的译本,此处的“法空”...,应得菩提心,及加行等,乃至道后法身,故称应得。加行因者,为菩提心。由此心故,得三十七道品、十地、十波罗蜜助道之法,乃至道后法身,是名加行因。圆满因者,即是加行。由加行故,得因圆满及果圆满。[71]
...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24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