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4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宝如来经》和《菩萨十住经》译者略考

    amp; 释静泰编 于唐高宗麟德二年(西元 665 ); 《古今译经图记》 ,(《迈记》)释靖迈编于唐高宗时(西元 650 ~ 83 );...

    释继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047334.html
  • 佛教慈济与资源回收--生活世界观点的社会学分析

    居士,即数千个委员为发展骨干”。 因此俗世的、入世的、在社会中有工作的信众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位志工指出“师父说,志工就是志愿工作的人,所以志工队不 83 页 叫义工队; 我们在师父的号召下,...

    张维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047388.html
  • 汉译《健拏骠诃》中仙人名试析

    义项。 (19) 例如王仁暗《刊谬补缺〈切韵〉》,参敦煌写本伯二一 一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见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 》 [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 83 年 ...

    高明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947440.html
  • 圣凡世界—— 五百罗汉

      83.三昧甘露尊者;五大明王之一。   84.解空无名尊者。   85.七佛难提尊者。   86.金刚精进尊者。   87.方便法藏尊者。   88.观行月轮尊者。   89、阿那 提尊者。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347446.html
  • 四阿含经:“六大”、“十八界”、“五蕴”、“十二因缘”、“四法本末”的“如真”实在论

    皆由合会因缘。所谓合会因缘者:缘是有是。此起则起,此无则无,此灭则灭。耳鼻口身意亦如是。皆悉空寂”   p. 83  ──增:卅一。  伍、人的“五蕴”显现与生死流转的“十二因缘”  一般皆说西洋哲学...

    程文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547455.html
  • 罗汉图像研究(2)

    83] 紫柏大师“贯休所画罗汉画记并赞”十六首;赞词如下:  第一宾度罗跋啰堕阇尊者,一手持杖,而手屈二指。膝上阁经,而不观。  杖穿虎口,余指间屈,以此为人,唤渠何物。  头颅异常,隆而复窊,岩底双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747460.html
  • 金刚经之研究(2)

    、三三、一一八、中。(注 81) 大正藏、三三、一二六、上。(注 82) 大正藏、三三、二三九、上、下。109页(注 83) 大正藏、三三、一五五、中。(注 84) 大正藏、三三、二二八、中。(注 ...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847462.html
  • 竺法护译《正法华经》“自然”译词析论

    agatah(108:14)  12. 恣其所好,各自然生。(83b:29)  yatra prabhutamwca kaman paripubjante(116:1-2)  13. 天人放香 自然流馨...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6.html
  • 《六度集》研究

    语外,其它诸章皆作“灭度”。82“发无上平等度意”的句法亦为法护所使用83,此外,还有据载为鸠摩罗什所出之《须摩提菩萨经》、传为竺法护译出之《无垢贤女经》与附于康僧会《旧杂譬喻经》末尾的〈折罗汉譬喻抄...陆章第六节的讨论中,推论83章非属《六度集》原本,如此一来,84章就成为明度的第一章,但是它开头第一句“昔者,遮罗国王”,不像前四度提要所接的第一章“昔者菩萨”的格式。基于以上两点,推测原本的明度自84...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7.html
  •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2)

    ,就此打通;大乘的积极入世精神,由此确立。”[83]这是大乘行人溯源于声闻《阿含经》中,与三三昧同登一解脱门的无量三昧的实践,也可以说是从慈悲三昧门起修的大乘菩萨禅法。  此中,无论是念佛相好,依于信...精神的意义,其详细说明与进一步发挥,请参考拙著:《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三六九~三七四。  [82] 印顺导师:《以佛法研究佛法》〈大乘是佛说论〉,【妙云集】下编之三,页一九八。  [83] ...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74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