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7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含经的集成与大乘经典源流的研究

    对调,此系统与大乘关系密切,《大智度论》卷二说︰   从转法轮经至大般涅盘,集作四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相应阿含,是名修妒路法藏。(T25,p69c)   同样,在《入大乘论》卷上说︰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347806.html
  • 赵州录(1)

    “无根②又作么生?”师云:“既是无要,什么处系缚你?”  校记  ①“云”,径山本无。  ②“师云:你便接唱云无根”数了,永乐本以双行小字而羼入正文之间。  69、问:“正修行底人,莫被鬼神测得也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pi ce bhikkhu ticīvarena vippavaseyyaa??atra bhikkhusammutiyā, nissaggiya? pācittiya?.”[69]  “别众食”是.... II, p. 4~5。  [69] 见TheVinaya Pi?aka?, Vol. III,p. 199;另参平川彰《二百五十戒ソ研究》III,页496。  [70] 此译参考李凤媚《巴利律比丘...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

    方法次第,做为一套生命实践(治疗)的指标。这套方法原则及指标,并不会“因人之理解不同而有所差异”,只有达成“量”与否的差别。69因而在实修指引方面,在闻法之后,即是进入自我实践的历程;并不是盲修瞎练,... 《广论》,页73。  46 《广论》,页69。  47 《广论》,页68。  48 有关藏传密法的“中阴度亡”,四大教派各有不同的传承典籍与教授。以格鲁派所修学者为例,有无上瑜伽本尊法之“三身治道”...

    王 惠 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0.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虚妄相。然而实际操作的方法并没有提及,也是第二段经文的本意。第二段经中出现“眼无常”,其范围是包含色尘、眼识以及触对境界后生起的种种感受。69这是以眼根为例,若是从六根来谈则总括认识的一切法。而无常说明... p. 60, c8-12)  69《杂阿含经》“云何一切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若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CBETA, T02, ...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识有关的,如前所述,有二心俱起说、有分识、细心、根本蕴(一味蕴)、穷生死蕴、非即非离蕴我等。以下就依序做考察。  【二心俱起说】 [334]首先,二心俱起说,即是成立潜在心者。69 虽然说是“二心俱起...ā sattā visujjhanti.《杂阿含》卷10(267经)大2, 69c: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  10 A?guttara, ii. p. 177. Cittena kho ...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
  • 心性本淨之意義

    卷10(大2, 69c)云:「比丘,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 14 《瑜伽師地論》卷54(大30,595c)云:「諸識自性非染,由世尊說一切心性本清淨故。」是說,以識的自性不是染污的消極...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548005.html
  • 原始佛教的證悟

    551a)、梵漢諸戒本、《大乘涅槃經》、大小乘之諸論書等。 5Saṁyutta, ii, p. 69f.(南傳13, 101頁以下),參見漢譯《雜阿含》卷41(大2, 298c)。(案...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1.html
  •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般若

    范围更广,也就是,不只包括知性作用,也包括情、意的全体作用,其意义已十分接近菩提。   [69]由以上可知,“慧”一语的种种广狭义用法,一般是将知性作用都称为慧。因此,慧未必...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2.html
  • 太虚的人生佛教论(2)

    可说是稀有稀有!但对读者,大师心目中的“人生伟教”,总不免为圆融所累!69  印顺所说的“融摄”、“融(会)贯(通)”不只是像引文中所举出来的,对于异教徒的宽容,而且也包含对于后期大乘佛教——“真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54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