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届 世 界 佛 教 论 坛” 论 文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一项重大的佛教文化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张新鹰
大藏经,是继承和发扬佛教历史上的“结集”传统,以一定的结构、体例和编辑方式,汇总以佛教经典为核心的佛教典籍,并通过一定的载体保存传世的佛教文献丛书。当今世界佛教的三个系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有自成体系的大藏经,即...
佛教在线
|张新|新鹰|鹰:|:《|《中|中华|华大|大藏|藏经|经》|》—|——|—一|一项|项重|重大|大的|的佛|佛教|教文|文化|化工|工程|程|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3/0931163491.html
-
芜湖市广济寺——一竿红日塔争高 山分一股到江皋,寺占山腰压翠鳌。 四壁白云僧不扫,一竿红日塔争高。 龛灯未灭林鸦起,花雨初收野鹿哮。 千古玩鞭亭下道,相传曾挂赭黄袍。 ——(元)欧阳元《...创建于唐代乾宁年间(894-897年),初名永清寺,又名广济院。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一1016年),改名为广济寺,一直沿用至今。明朝永乐年间,寺庙荒废,殿堂失修。明朝景泰年间(1450一1456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246005.html
-
佛教——一肩担却古今愁 作者:王立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增一阿含经序品 将佛学归于宗教,事实上未免有些牵强。从宗教的定义来看,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偶像的崇拜,...强调跳出二元的观念,寻求事物的本质,没有能所。 或许正如欧阳竟无先生所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暂不去探讨佛学的真正归类,用《增一阿含经》序品的一句话来定义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王立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25358686.html
-
香道——一瓣清香遍法界 拈香供佛,是藉此熏染自性清净,贴近佛菩萨本怀。在清爽芬芳的氛围中,尘世的纷扰、纠葛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轻逸、持稳;凝神静观袅袅香烟,藉此,人天的距离被拉近了,...浮荡在空气之中,它带领着人们一步步迈向属灵之地,一点一滴开发自性里待耘的良田。 各地焚香习俗 香是人类数千年来的良伴,几乎所有古老文明,都曾开发出自成一格的用香文化。根据可考的历史记载,埃及是最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073433.html
-
http://www.fjdh.cn/Item/34204.aspx
-
写在度过生死难关后——一只小鱼的感悟
一只小鱼在水里快乐的游来游去,看到岸边一个人把一块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食物抛到面前,小鱼高兴的吞了下去,于是被食物中暗藏的鱼钩钓了上来。
被扔进鱼桶的...遗落在路边。
眼看就要渴死时,一阵冷水从天而降——洒水车正在浇路边的植被,小鱼被洒下的水冲进路边的河沟,又送回河里。
度过难关的小鱼总结了如下经验:
1、给你诱惑的不一定是好人;
2、困难时不要被绝望...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0275192.html
-
慈舟普渡苦心人——一记普化寺观音殿与一位女居士的因缘 阎瑜民 普化寺是五台山台怀镇寺庙群南麓的一座古寺。寺外青峰翠谷,彩云浮空,草地茵茵,溪流潺潺,构成一幅优美恬淡的图画。每逢朝霞初起,泛现出金光紫气,使普化寺的宏伟殿堂熠熠生辉。如果你能顺着晨曦逆光望去,寺后起伏的峰峦,颇似一尊仰睡的巨佛,时而绝妙的“圆光”显兆,就会使这里的灵山宝刹充满了神异的奇观。倘若四方游人香客进入寺内,可见古松...
阎瑜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41979899.html
-
http://www.fjdh.cn/Item/31578.aspx
-
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告别西藏的时候,我再次专程拜访了夏鲁寺。 西藏寺院的地址大都选择在著名大山的险峻山坡上,因为古代一座大的寺庙就是一个地区或一个部落群体的政治军事中心,即需要借助大山增添寺庙的...由来极富情趣,寺院住持罗桑加措先生告诉我,最早的兴建者是公元十一世纪一位名叫吉尊·西绕琼乃的年轻僧人,它在募集资金以后,向正在霞曲河北山坳一座小庙里修行的师傅请教建寺地址,照例举起一副弓箭说:“你看我...
李佳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3041687.html
-
许多让自己苦的东西,拿开它。苦因即去,其苦必去,苦其去也,乐何必寻?不求自至,不修自得,不证自明。所以六祖大师说:于彼相中,不生憎爱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名一相三昧。禅的解脱不是...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527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