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亦当还之于社会。而在这过程中,既不应着我相,也不当着物相和受施者相。这就是《金刚经》中所讲的“无相布施”观,也就是“无我”观。
佛教的“无我”论,为现代人的安身立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诸法无我”是佛教引导众生了悟人生、认识自我,以及整个现象世界的根本理论之一。佛教的“无我”理论,最初是针对众生的“我执”而提出的,即所谓“因破我法有无我”(《中论》“观法品第十八”)。佛陀认为,...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251012.html
-
过程中,既不应着我相,也不当着物相和受施者相。这就是《金刚经》中所讲的“无相布施”观,也就是“无我”观。 佛教的“无我”论,为现代人的安身立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诸法无我”是佛教引导众生了悟人生、认识自我,以及整个现象世界的根本理论之一。佛教的“无我”理论,最初是针对众生的“我执”而提出的,即所谓“因破我法有无我”(《中论》“观法品第十八”)。佛陀认为...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1943053.html
-
深刻的渊源关系。人们常说“世上名山僧占多”,就可看出佛禅与山水自然美的关系。佛教主张一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都体现了一种心灵之美。邓先生指出佛教的“无我”论,即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他引宏智...启发意义。”(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3年第11期)山东大学曾繁仁教授的专著《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首都师大王德胜教授主编...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3471035.html
-
却是佛教本身的根本理性。 笔者认为,东方佛教理性与西方新教理性的主要区别就在前者建立在“无我”意识基础之上,而后者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 楼宇烈教授已对佛教“无我”意识与西方“自我”意识的根本差别,佛教“无我”意识自佛教原初形态、部派形态、大乘形态的一路演变,及“无我”意识与“缘起性空”的紧密关联、“无我”意识的现代意义作了充分的论述(楼宇烈:《“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0650570.html
-
论佛教的“无我” 澄际法师 一、缘起: 二千五百多年前,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之太子因目睹人生之生老病死,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而产生了人生难脱苦难的烦恼,遂萌出家修道之志,终于舍弃王位,毅然...论述了佛教的无我论,如“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自生,而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那...
澄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2760777.html
-
“非我”的意思,就是说,她认为世尊应该是在说否定“某某对象是我”,此外,研究原始佛教的“四阿含”经典,似乎并没有强烈的否定`atmanR31(注31)。可是平川彰博士确认为“无我”论是依据“缘起”论在...如果把“无我”理解为“非我”的话,那么就意味著佛学与外道一般的认知相同,承认一个永恒的形而上主体了,而这似乎并不是世尊的本意。因此,不管我们要如何的去理解“无我”论,最重要的,应该是要去认知“无我”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3457005.html
-
主张一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都体现了人类的心灵之美。邓先生指出佛教的“无我”论,即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邓先生引宏智正觉禅师的话说得更加生动:“诸禅德,来来去去山中人,识得青山便是身,青山是...人类中心论价值观的狭隘性和保守性,主张人与其他物种的和谐共处,尊重他者,善待自然。西方著名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站在“生态中心论”的立场,提出“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
刘俊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771063.html
-
”论的因果律,是佛教宗教的理论基础;二曰“无作者义”,“无有情义”,即“无我”论,是佛教人生观的哲学基础。“业报”与“无我”,就形成佛教全部教义的两大支柱,都统一在“缘起”说里。 “业”指以“思”为...由因果报应体现的这种逻辑矛盾,并没有贬损它的权威。相反,由于它既可作自由又可作必然的两面解释,往往更能增强一些人的信仰。 二、“无我”论 佛教中的“我”与“无我”.,是一对完全相反的哲学概念。...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9501484781.html
-
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义》、潘桂明(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从太虚的“人间佛教”展望新世纪的中国佛教》、王雷泉(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室主任、教授)《面对 21 世纪的中国佛教》、尕藏加(世界宗教...的“新佛教论”》、杨曾文《中日的敦煌禅籍研究和敦博本<坛经>、<南宗定是非论>等文献的学术价值》。
(三)中日第三次佛教学术会议
1989 年 11 月 20 - 21 日在...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0943110.html
-
加之佛教并不恪守辩证逻辑的排中律,在思维方法上又主张“非非”,因而佛教经典中又有许多与“无我”论矛盾的“有我”论,这“有我”的“我”不是“法我”,不是“人我”而是“心我”,它将诸有的生成根源归结为“心”...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佛教曾从缘起论出发论证世相空幻不实,并指出世相所以会显得有,不过是“无明”之心的产物,所谓“妄想生万法”。这个产生诸有假相的“无明”、“妄想”之心是“无我”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125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