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39篇,用时7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去欲除贪,一切(宣化上人)

    论,论三藏十二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   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

    宣化上人开示

    |戒淫|宣化上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8/08195913454.html
  • 问:“缘法”指的是什么?

    缘法说白了就是因果,缘分,机会.佛道儒三家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守心修心.而缘法在其中所含的就是自身的际遇. 十八义指: (1)内、(2)外、(3)内外、(4)空空、(5)大、(6)第一义、(7)有为、(8)无为、(9)毕竟、(10)无始、(11)散、(12)性、(13)自相、(14)诸法(一切)、(15)不可得空、 (16)无法、(17)有法、(18)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5978176.html
  • 汉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十八”之研究

    ”一命题阐明此二相待而一贯的本质,由此说明有为、无为两俱不可执着,不执着即是。“毕竟”意在显示一切毕竟清净。毕竟空中无所得,此无所得乃是不以得为得,非谓欲得而不能得。  第五章:论述“散”、“性”、“自相”、“不可得空”。“散”意谓散坏故,笔者特别引进大品般若经的“蕴相即义”拓深其义蕴。“性”与“自相”互为表里,此二强调一切从因绿生故无自性、无自相,无自性、无自相即是...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1763664.html
  • 赵朴初答:这是不是一种否定一切的怀疑论?

      赵朴初答:为了便于判断,需要再作些说明:(1)一切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切互相依存的因果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不是否认因果律的。(2)这里所说的,不是空无之,它是绝待的,不能认为是有,也不能认为是无,不能认为是生,不能认为是灭,一切经验上的有无、生灭、来去等等概念都说不上,不是我们的觉知分别所能得其实际。所谓非有非无,非生非灭,一切,所以说是"不可得"。(3)对于事物的认识,...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62610795.html
  • 与有

    与有  辜隐  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甲: 我觉得「一切」的说法太过于虚无、悲观,这是不究竟、不了义的。要发挥「妙有」才是更高、更圆满的说法。  乙:为什么?  甲: 如果「一切」,那么连...性」、「法性」。  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绝对的实体、自性,只是因缘的显现而已。这是一切的普遍性的本质,不管好的或不好的,都同样是没有绝对的实体、自性,所以说一切,众生和佛同样是,业障、...

    辜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649585.html
  • 佛法与生活的对话——与有

    佛法与生活的对话——与有 甲: 我觉得「一切」的说法太过于虚无、悲观,这是不究竟、不了义的。要发挥「妙有」才是更高、更圆满的说法。 乙:为什么? 甲: 如果「一切」,那么连善恶、... 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绝对的实体、自性,只是因缘的显现而已。这是一切的普遍性的本质,不管好的或不好的,都同样是没有绝对的实体、自性,所以说一切,众生和佛同样是,业障、烦恼和清净、功德也...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2276579.html
  • 龙树菩萨“中观”简介

    、单独存在的自体。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个假名,除众木外,别无自体。无自体也叫做“无自性”。所以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无不是者。”“”乃是一切的真实相状。   为了便于判断,需要再作些说明:1、一切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切互相依存的因果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不是否认因果律的。2、这里所说的,不是空无之,它是绝待...

    赵朴初

    |中观|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2234497324.html
  • 随缘与攀缘

    要人对自己,对外境有所著,都是攀缘,一直要到明白一切,心无所住的阶段,才是真正的不攀缘。从修行的角度讲,先攀净缘除染缘,求福舍罪,还是值得鼓励的。等功夫成熟了,再“以舍舍福”,彻底的消除攀缘之心,...的白话讲,就是要“随机应变”,“把握机缘”,不要令自己的心愿,理念脱离现实,避免浪费因缘和违逆因缘。其实,它与惜缘相通。 攀缘在佛法的原意是通指一切心缘外境的现象,心一接触外缘,有所著,即是攀缘。另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3744207.html
  • 无分别智与无分别理

    说言“一切”;一切故,真智现观,不见一,唯二相恒常现前,是为悟入诸法相。②观一切都是变化无常,无常故,都无定可得;无定可得故,就不能说它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由是名言不可施设,而得于...就能悟入一切诸法不可分别之真实理际。大乘讲唯相无法。比如凳子这一,你把上面的木板拆开,把四个木腿拆开,就没有一个“凳子”可得。有的只是木板、木腿这些东西。除开了木板、木腿和合相而外,根本没有“凳子”...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850418.html
  • 性差别

    、无散、本性、相一切、无性、无性自性。此等略义、云何应知?颂曰:能食、及所食,此依身、所住。能见此、如理,所求二净空。为常益有情,为不舍生死,为善无穷尽,故观此为。为种姓清净,为得...;说名本性。菩萨为此速得清净而观故;名本性。菩萨为得大士相好而观故;名为相。菩萨为令力无畏等,一切佛法,皆得清净,而观此故;名一切。是十四,随别安立。此中何者,说名为?颂曰:补特伽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05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