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信众有"七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这是根据所受持戒律的不同而区别出来的,这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最常见的比较正规的称谓。 1,比丘:又称作兹刍,意为乞士、...满分优婆塞。 7,优婆夷:又称作优婆私河、优婆斯、优波赐迦,意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指亲近三宝 受三皈、五戒、施行善法的在家女众。 在佛教的七众弟子中,有一些称谓是最正规的,还又以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2540511.html
-
江西、山西、陕西和台湾、香港的七众弟子30多人参加座谈会。
5月4日晚8时30分,与会者集体观看了《妙境长老追思法会记录片》,10时举行传灯法会。
5日上午8点,纪念妙境长老圆寂五周年座谈会...江西万杉寺能行法师,西安清凉寺传恒法师,法门寺佛学院果清法师,宽军法师,先后致词。智中法师讲述了妙老的弘法伟业及和教育弟子的方便善巧,令在场的信众生起无比恭敬感恩之心。贤空法师分享了在美国跟随妙境长老...
佚名
|座谈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14240423615.html
-
,可以电话来寺询问。
7、活动规模:60人左右。
8、报名资格:想学习《法云甘露集》七众弟子。
报名处:
陕西法门寺佛学院 联络人:贤空法师
地址:722201陕西省...
2008年5月5日,陕西法门寺佛学院将举办“纪念妙境长老圆寂5周年座谈会”,座谈会内容有:1、回忆妙老(观看MTV),2、跟随妙老多年的弟子和学生谈学习《瑜伽师地论》的心得,3、瞻礼法门...
佚名
|座谈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9504620985.html
-
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毗尼若亡,佛法亦亡。”
这是佛陀给予佛弟子刻骨铭心的格言,不得不牢记心中,毕生勿忘!
佛门七众弟子即是:比丘(梵语bhiksu)、比丘尼...不依七众次第如法如仪而说,因而犯如来之戒律,颠倒伦次,演说再好的正法,正法亦成非法。
现引律藏之例,节录三点供给同参共研,分别如下:
一、出家人不可以站立而为白衣(在家人)说法,应高座而...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461112246.html
-
,是七众弟子各别而受的,其所受戒律各各不同。菩萨戒是通戒,任何一个信佛的弟子都可以受。 二、摄律仪戒与三聚净戒声闻戒,就是一般所说的摄律仪戒,其作用是防非止恶,又称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除了... 六、待缘而制与不待缘而制声闻戒是待缘而制,先有犯戒的事实,然后逐一制戒。菩萨戒不待缘而制,是佛一下全说出来的。 七、受戒应有的条件不同声闻戒受戒有严格的规定,不是众生都可以受的,不是想受就能受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752916.html
-
应负的责任了。所以读了本书之後,对於戒律当可得到一个具体的印象。」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本书的内容与价值。全书约有十九万字,把七众弟子各别的戒法描绘出来,虽然有他自己的见解,但每篇都是有所根据的。比如比丘比丘尼戒,是本弘一律师之意而写的,菩萨戒是综合《璎珞》、《梵网》、《瑜伽》、《持地》等经,及《梵网》 、《瑜伽》各名家注疏的重要内容而写的。我还认为本书的好处是引经据典,把七众弟子的戒法,作简明而有...
竺摩长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0256192.html
-
种,依止在家出家二分,如应当知是名菩萨律仪戒。」若据璎珞本业经,则更加菩萨十重为摄律仪。而菩萨戒中之摄善法戒,七众弟子亦非全无,如声闻之定、慧、忍、进等,亦应是善法所收。故菩萨戒之异于声闻戒者,实在于...尼受菩萨戒,卽名为菩萨沙弥、菩萨沙弥尼;乃至比丘、比丘尼受菩萨戒,卽名为菩萨比丘,菩萨比丘尼。由此观之,凡是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者,必居七众弟子之一,绝无不受七众律仪而可以遽受菩萨戒者。菩萨戒虽有通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0662884.html
-
象、是人天的师表。他们能续佛慧命、住持佛教、代佛说法,他们又是精通教理、如法修持、身传言教的法师,所以有了如此一支师资力量就可以教育和带动好佛门七众弟子,使信徒们皆能以法为师、依教奉行,有疑可问、有范...“法无定法”由此可知,佛法是圆融无碍的妙法,是全方位置之四维皆准,而下受时间空间所约束,是能随缘随机而应化的,但我们现在信仰佛教的七众弟子,应要圆通运用佛教的真理,而下被时间空间、国界民族、人情风俗、...
觉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4264718.html
-
虽以佛教“七众弟子”中的“比丘”为说话对象,但其实,它是对以“比丘”为首的所有佛教徒的嘱咐。本经言简意赅,语言流畅,比喻生动,妙句横生。全文2300余字,字字佛陀心血。
《遗教经》,是记载着佛临...一位。为了推行学习《遗教经》,他颁发诏书。在《文馆辞林》中,我们看到他的《施行遗教经敕》。敕中有这样说道:“《遗教经》是佛临涅槃所说,诫勒弟子,甚为详要。末俗缁素,并不崇奉。大道将隐,微言且绝。永怀圣教...
正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3453901.html
-
佛教倡导众生和睦,世界和谐的“六和敬”精神 佛教徒有七众弟子的分别,但在团体生活的原则上,是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叫做六和敬。就是六种规则,能使大家过的生活是清一色的,互相敬重,和谐合聚,清净...。 四、戒和同修:佛教七众,各有戒律,但在每一家中都有著共同遵守藉以修持的戒法。如以比丘僧团为例,比丘就有共同受持的二百五十条的戒法。应该大家怎么做,就该怎么做,才显出大家共同守法的精神。 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545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