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论,行为,也就是以佛为师,佛就是我们的导师。在我们这个世界,佛灭度了,我们要以戒为师,这个七佛通戒偈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我们的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从这个七佛通戒的基楚上...净土,为了度众生而成佛。这就是按七佛通戒偈修行。
今天提出这首偈颂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勉励。
...
昌臻法师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615344692.html
-
的戒律分为: 通戒与别戒: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通于僧俗二众的禁戒。三聚净戒也是通戒,凡发菩提心的僧俗二众皆得受持。别戒则为僧团七众所各别制定的戒律,又可分为...停止恶业的造作,称为止持戒;策励修习善业的行为,就是作持戒。七佛通戒偈中的“诸恶莫作”属于止持戒,是消极的止恶,“众善奉行”则属作持戒,是积极的行善。 性戒和遮戒:本质上是罪恶的行为,称为性戒,例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5654839.html
-
袁了凡一生的经历、他的准提咒持诵法、他的持续行善,以及那位神相的准确度、云谷禅师的立命之说等等,在在都值得今人深思。我很愿意劝人详读这篇文字。
二、七佛通戒偈在善无畏所译的《七俱胝独部法》中,曾有...一节得到印证。袁了凡自从奉持准提咒之后,“终日兢兢……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以佛门的“七佛通戒偈”做比况,这是“诸恶莫作”。他以行善三千件、一万件自期而持续恭行善业,这是“众善奉行”。至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0453152.html
-
“自净其意”的意义 “自净其意”出自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过去七佛对佛弟子的共通教诫,也可以说是佛法修行的总纲,意思是说:透过持守戒律,广修善法,净化心念,而使身口意三业清净。 其中“自净其意”是佛法修行的核心,然而要达到心念的清净并不是一蹴可几,所以佛陀为我们开演了次第法门,首先便是“诸恶莫作”严守戒律,从身口二业来规范自己,比如持守“五戒”:不杀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2760846.html
-
以此“自净其意”超越了所有伦理道德原则上的对立(如善与恶),贯通“八正道”,统摄戒、定、慧三学,成为佛教戒律原则的基础。可以认为,强调个人主体自觉是佛教戒律基本原则的第一个特点。由于“七佛通戒偈”实际上...符合逻辑的思路取向,在禅定中体悟佛法,也就是“由定生慧”,对佛法的觉悟程度又反过来对持戒的刚毅与否产生影响。因此,“七佛通戒偈”作为佛教戒律的基本原则,贯穿了戒、定、慧三学。对个人而言,佛教既是一种普通...
佚名
|观点|戒律|儒家|道德观念|佛教|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19173190007.html
-
上,佛教戒律与儒家伦理存在相通与契合之处。
佛典中屡次提到的“七佛通戒偈”,可以被认为是戒律的基本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中第一、二两句分别从“负面”和“正面”或者“...,强调个人主体自觉是佛教戒律基本原则的第一个特点。由于“七佛通戒偈”实际上也成为贯穿整个佛教的主线,因此也可认为是佛教的总精神,这反过来又证明了戒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在“自净其意”的统摄下,...
彭自强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2991857.html
-
十二年,僧众清净和合,并未制戒,只是以说“七佛通戒偈”的形式鞭策激励僧众(三藏经典中经常提到的“七佛通戒偈” 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则诸佛教”,就是这种止恶作善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涵义即是止恶作善。 以上说明:佛陀最初说法不制戒(只是以说“七佛通戒偈”的形式鞭策激励僧众)到“如来制戒” (“戒律”一词的意义)的本怀均通贯止恶行善的精神。“七佛通戒偈”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佛教戒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673529.html
-
和谐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众善奉行 和谐企业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 这则七佛通戒偈不仅是佛教对自己的基本概括,更包含了社会伦理道德的诸多内容,涵盖...点点滴滴做起,践行七佛通戒偈所讲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才是正道大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正如《六祖坛经》云:“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池玉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00470563.html
-
在这方面的统一性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伦理学层面看,佛教基于三世因果的业力论所提出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七佛通戒偈”,具有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科学从事物普遍联系中...
释悲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70874206.html
-
劝人详读这篇文字。 二、七佛通戒偈 在善无畏所译的《七俱胝独部法》中,曾有这样的字句: “佛言此咒及印能灭十恶、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功德。 作此 法不简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饮酒食肉、有... 罪天地鬼神”。以佛门的“七佛通戒偈”做比况,这是“诸恶莫作”。他 以行善三千件、一万件自期而持续恭行善业,这是“众善奉行”。至于依 云谷禅师所授而奉持准提咒:“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 ...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5149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