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依七因果,与自他相换来对待弘法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说“天下所有不幸的事皆源于我执,而所有功德皆来源于利他”。所以大家一定要发大菩提心,行大悲愿,成就空性见,破除我法二执,最后成就无上求菩提。
...
佚名
|济群法师|闽南佛学院|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9/1528051151.html
-
免谈。
成佛,并不是成就某种外在结果,而是将生命本具的慈悲和智慧开发出来。发菩提心,就应通过不断重复和观修,使慈悲心真正生起。具体修法,有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和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5876737.html
-
菩提心修法有两种:(一)七因果;(二)自他平等相换。这两种修心法的前行都含有“平等舍”修法,如《摄般若波罗蜜多论》中说:
“于诸有情心平等,起父母...是修心,摆脱亲、疏与贪、嗔的控制,进而对一切有情生起平等心的“平等舍”。这种平等舍又有两种差别:
“七因果”中“知母”的...
雍增·墀江仁波切 造 仁钦曲札 译
平等舍|舍|平等|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61435582.html
-
方法,在菩萨们常行的实践中共有七个阶段,即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菩提心。此七种是前前为后后作因,故又叫做七因果法。在七因果法中,以大悲为根本,修平等舍、悦意相、知母、念恩、报恩等是生...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即此悲心之生起缘于众生。《圆觉经》中记载:世尊往昔为太子时,见母虎生有七子,数日无食,恐还吃其子,于是发大悲心,舍身饲虎,救其性命。故经云:“因于众生而...
证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649715.html
-
的内心生起悲心。
修学菩提心,也就是修学七因果,我们必须了解一切众生在过去生都一定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因为我们在轮回中的次数,不是用一般的数字可以形容的。譬如说,我们投生在人道的次数是无限次,投生...母有情都会成为我们观修慈心或悲心的所缘境。所以,修学大乘佛法,必须透过这样的方式来思维众生对于我们的恩。
报恩与菩提心
以上介绍的是修学菩提心的次第要义,也就是七因果当中的“...
蒋哲秋杰仁波切 主讲
空性慧|菩提心|空性慧|智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1503517129.html
-
彼不解有“世俗菩提心”也。特别是修菩提心教授有二种,即“七因果言教”与“自他相换法门”。他派有全未知此二教授者,即有得此教授者,每多取一舍一,认为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起菩提心,又何必再加“自他相换法门”?答:彼等不知两种教授合并而修,此为宗喀殊胜教授。盖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心,再加修“自他相换秘诀”,一、能迅速生起菩提心,二、能发起猛利菩提心。以此颇公于其愿文说:“七重因果自他换,二种教授合并修...
郭和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3341688.html
-
佛法,必须透过这样的方式来思维众生对于我们的恩。 报恩与菩提心 以上介绍的是修学菩提心的次第要义,也就是七因果当中的“知母”、“念恩”部分。接下来我们讲“报恩”。我们已了解众生都曾是我们的母亲,对...得到圆满的果位,所以当下要生起希求二利之心,这是成办菩提心的最主要因素。成办菩提心必须透由希求二利之心,也就是在修学七因果教授的同时,在增上意乐之后必须要生起希求利他之心,也就是为利一切有情,我希望能...
蒋哲秋杰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346193.html
-
空性,即是修“真正菩提心”,彼不解有“世俗菩提心”也。特别是修菩提心教授有二种,即“七因果言教”与“自他相换法门”。他派有全未知此二教授者,即有得此教授者,每多取一舍一,认为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起菩提心,又何必再加“自他相换法门”?答:彼等不知两种教授合并而修,此为宗喀殊胜教授。盖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心,再加修“自他相换秘诀”,一、能迅速生起菩提心,二、能发起猛利菩提心。以此颇公于其愿文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552456.html
-
“七因果发心”说。 一、前言 根据西藏史料记载:自从西藏朗达玛王(Glang dar ma)大肆毁灭佛教以后(838-842A D.),西藏的前弘期佛教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佛寺不是被拆毁便遭...增上意愿是指:发起愿菩提心以后更进一步的修持功夫。它应该属于行菩提心,不属于愿菩提心。然而,《广论》中却说,阿底峡传来“修菩提心七种因果教授”,所谓“七因果者”,即愿菩提心从增上意乐生,增上意乐从悲生...
陈玉蛟(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4242442.html
-
层次最高、能量最大的心行,其成就也最为圆满。但这种善法并非凭空而有,同样依赖于各种因缘的和合。关于菩提心的发起,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1、七因果次第
《修心七要》中,阿底峡尊者为我们讲述了七因果的修法,从知母、念恩、报恩、修慈、修悲、增上意乐进入菩提心。其中,知母、念恩、报恩是菩提心发起的前奏,而修慈、修悲则属于菩提心的内涵。
所谓知母,是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生身母亲。众生...
济群法师
|菩提心|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1054073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