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三位道人自述得道因缘(校对)

    得正盛。中午时分,来了几十辆车,人呀马呀都在水中洗澡,还把莲花全摘了去。我感觉万物无常,如同这样,因此而得道。” 【原文】   昔有三道人,共相问:“汝何因得道?”   曰:“我于王园中,...见华盛好,至晡,有数十乘车来,人马于中浴,悉取华去。万物无常乃尔,我觉是得道也。” ...

    佚名

    |故事|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08430027281.html
  • 问: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符合理性的信归。” 这是佛教不同于迷信的根本标志。 佛教涉及的知识范围和宇宙万物存在量相等,故称佛为“正等觉”、“遍知者”。但作为起信皈依的思想基础,必须认识宇宙万物无常和生命轮回之苦的本质。“无常”是指“诸法无常”,即万事万物瞬息万变、兴衰不定、即生即灭的运动变化规律。有情生命的可悲之处...

    佚名

    学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8/11/22581331728.html
  • 修行者的苦恼

    死了。因父母眷爱,舍不得埋葬,致使尸体发出奇臭,惨不忍睹。 释尊回顾年轻的修行者,谆谆告诫说:“你迷恋的那位姑娘,现在成了这个模样。你应当知道万物无常,生灭变化,瞬息之间,迫不及待的道理。只有愚痴者才只看外表,不顾真实,才会因此而痛苦自伤。 “看见美色,内心迷惑,对于无常,心不在焉。以淫乐毁灭自己,无异作茧自缚。智者能够当机立断,敢于消除一切苦恼。如果纵情放逸,耽于淫乐,...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80716540.html
  • 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还在这本书中指出:“以贪心归趋,嗔恨心归趋,恐惧心归趋,无明心归趋都是不合正法的归趋。正信归趋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符合理性的信归。”这是佛教不同于迷信的根本标志。  佛教涉及的知识范围和宇宙万物存在量相等,故称佛为“正等觉”、“遍知者”。但作为起信皈依的思想基础,必须认识宇宙万物无常和生命轮回之苦的本质。“无常”是指“诸法无常”,即万事万物瞬息万变、兴衰不定、即生即灭的运动变化规律。有情生命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3851935.html
  • 佛教和自然科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佛教和自然科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佛教是社会科学,是人学,是人生哲学,是生活哲学。佛教的主要对象是人,是人的精神属性,而自然科学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界,是物质。  二.自然科学所关注、所研究的有形的物质,采取的是实验的研究方法。在佛教的研究对象中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种,对物质方面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但也不排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佛教的天文学,物质结构论,万物无常观,因果观,相对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1955456.html
  • 我食素的原因

    一天,风和日丽,我站在高处感叹大自然的美丽时,突然想到:万物无常啊!而教导我懂得这一切的,是佛法。我感激佛法!!这时我想,应该为佛教事业做点什么。想着想着,又想到,自己走在大街上闻到烤肉的味道,口水咽...

    佚名

    |素食|放生|戒杀|健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1425342885.html
  • 戒贪得自在

    ,却发现人生苦短,万物无常,若是追逐财物,贪求五欲,妄计未来,只是徒增忧苦,一日比一日烦恼,还不如放下这些贪欲,精进修行,勤求佛道。所以我再也不需要任何珍宝了!”国王听了行者的话,心开意解,也愿意皈依...行者当了达世间无常,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假合之身终归变灭,若执妄以为实有,究竟不得自在。唯有少欲知足,识得自性珍宝,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 ...

    中台世界

    |戒贪|布施|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5/1411129644.html
  • 佛教义理与儒道思想

    ---   佛教的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三法印”,即诸法无常(万物变化无常),诸法无我(万物没有质的规律性或主宰者),涅槃寂静(最高的精神境界)。如牟子《理惑论》第一章引“太子曰:万物无常,有行当亡”,...,蜿蜒其外,毫厘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无为”这个概念最早是老子提出的,《老子》(第二十八章)中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将守之,万物将自化。”又云:“上德无为而无不为。”而印度原始佛教讲的...

    彻 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3453846.html
  • 戒贪得自在

    思惟,却发现人生苦短,万物无常,若是追逐财物,贪求五欲,妄计未来,只是徒增忧苦,一日比一日烦恼,还不如放下这些贪欲,精进修行,勤求佛道。所以我再也不需要任何珍宝了!”国王听了行者的话,心开意解,也愿意...惟慧是业。”贪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犹如吸毒,日蚀身心,令人难舍难离。行者当了达世间无常,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假合之身终归变灭,若执妄以为实有,究竟不得自在。唯有少欲知足,识得自性珍宝,才能得到...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1475312.html
  • 苦海

    王甚怪之,垂问意故。梵志言:“本来乞丐欲用生活,谛念人命处世无几,万物无常旦夕难保,因缘遂重忧苦曰深,积宝如山无益于己,贪念规图唐自勤苦,不如息意求无为道,是以不取。”王意开解奉教。(梵志乃佛所化,为度...以为有房了之后,可过较安定的生活,岂料无常总伺机而来,如九二一大地震,很多人因此有家归不得,房子不是塌了,便是危楼,住不得。找建商求偿,岂知建商不是早已倒闭关门大吉,即早已逃之夭夭,真谓求偿无门。试想...

    释见祚

    |苦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120583280.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