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作善岁部,饮光即迦叶波,乃部主之姓。佛灭后四百年初,说一切有部复分出:11、“经量部”,又作说转部,唯依经为正量,不依律及对法,凡所援据,以经为证,并自称是以庆喜为师。是为上座十一部。笔者亦有一颂加以概括: 有部雪山犊子部, 法上贤胄密林山, 正量化地及法藏, 饮光经量为十一。 以上大众九部与上座十一部,合称为“二十部派”佛教。 此诸部派佛教,依《阿含》思想,多执有说...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950421.html
-
大乘出现在南印度,大乘密 教,也说由「开南天(竺)铁塔)」而得。 (二)上座十一部: 上座部最初分派,出了说一切有部,据说上座的根本部者,因见解不同而离开了旧住处,转到雪山之麓,成为雪山部。所以,连雪山部算起来,上座虽称十一部,却有十二部的名目,可资介绍的则仍为十一部。 1.雪山部(Haimavata-h.):《十八部论》(《大正藏》四九·一八页上)称此为「先上座部」,《...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251531.html
-
非法”的反对派之上座部,史称根本分裂。而后再由此二部继续分化为上座十部派以及大众八部派(另人一说为上座十一部、大众九部),史称枝末分裂。由于此时期佛教分裂为诸多部派,因此称为部派佛教。 3大乘佛教...
慈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0542130.html
-
人们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凡夫众生就不可能 有一定的清净吗?进而,又会从理论上提出探讨清净与染污的关系和转变等问题。
原始佛教最初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以后又各自不断分裂,而形成为二十个部派(上座十一部,大众九部),他们在许多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从许多早期佛典中都可以看到,关于心性净染的问题,是部派间发生争议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异部宗轮论》中就讲到,“心性本净,...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284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