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商业思想的架构与现代意义

    欺诈等非法的手段牟取商业利益。于《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中说“如法求财,非法”。”《优婆塞戒经》卷第三中说“非法求觅财物”。”又于卷第四中说“斗、秤、杂、余、异、贱欺诳于人”。”又于卷第五中说“贩卖市易教令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  (11)佛教要求商业经营活动应依法纳税。于《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六中说“租税依法欺王者”。”  (12)佛教认为用邪恶的手段牟取商业利益,其结果只能是对...

    圆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24567524.html
  • 佛教的财富观及其实现意义

    财富没有贪著之心。在这个时候,人其实就成为财富的真正主人。   如何求取财富呢?佛陀说:“如法求财,非法。”   所谓“非法”,其一是“非国法所许”,也就是违背国家的法律而取得财富,这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说。其二是“非佛法所许”,这是从佛教教理上来说。因为有些职业,一定是国法所禁的,但依据佛法,却是一种正当的职业。此外,虽然从事正当的职业,但在职业上,或与朋友往来上,非法得财,这都等于是...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17485496893.html
  • 优婆塞戒经研习之三十二:谈出家、在家菩萨如何教育弟子

    非法求觅财物。’  这一条是告诉国主菩萨:凡见有贫穷的家生,要生大怜愍心,布施救济,使脱贫困;对自己现有的国土,要能知足,不可侵暑邻国,丧民伤财。若有恶人进谗言谤语,可以听受,非法的手段去求觅财,...就能接受师长所教的一切善语,若未得八智,就不能接受善语。  三是能勤读诵、兼为法施、心放逸:凡已开智的弟子,必能勤快地读诵十二部经,自己所得,又施与其他家生,精进之心不再放逸。  四是调伏象生,能...

    智 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2167377.html
  • 佛教的财富观

    正常地生发长大,却合理的手段,去促成秧苗的成长。苗是长了,而苗也就死了。秧苗所以能生长,因为有部份潜在土里;如土里没有,那拔也是会长的。福报也如此,如没有前生的福业,用非法的手段,也还是不能得到。即使有宿生福业,正法而得应得的财富,福报得到时,恶报也就在眼前了!财富都由福业而来,这是彻底的道理。但有了福业,还要用正常的方法去得到。用非法的手段得财,种下恶因,真是把自己的福报糟蹋了。所以佛...

    印顺法师

    |财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41948282.html
  • 佛教的政治观──谨以此文纪念幻公

    群臣谏,逆其辞。(三)常好施惠,与民同欢。(四)法取财,非法。(五)著他色,恒自守护其妻。(六)亦饮酒,心荒乱。(七)亦戏笑,降伏外敌。(八)案法治化,终无阿曲。(九)与群臣和睦,无有...的基础,趣向究竟的解脱,乃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但做为佛弟子,如偏离世间的净化,社会的福祉,而一味的为满足一己之私,一党之私,显然与如来正法背道而驰。   “佛法在世间,离世间觉&...

    超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068981.html
  •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非法也。是谓邪命。云何正命?若求无满意,若 干种畜生之咒,邪命存命,彼如法求衣被,则法也;如法 求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则法也。是谓正命。 (《中 阿含经》...于中非无理求,多欲无厌足 ,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法求衣,非法。亦法 求食床座,非法,是名正命。 (《中阿含经》,卷七,1- 469b) 这里指出“...

    罗正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645398.html
  • 佛陀的教学内容:《说处经》

    余身恶行远离断除;不行、作、不合、不会,是名正业。” “于中,非无理求,多欲无厌足,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法求衣,非法;亦法求食、床、座,非法,是名正命。” ...,有不同于一般世间的价值判断,我们将留在∧第六选∨中讨论。像这样,从人们身心活动的机构谈起,正表现著佛法离五蕴谈解脱的精神。 “界”,是将相同特性的,归纳在一起,便于我们分析与理解用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1953545.html
  • 净化心灵的辅助

    在家众们:财富的获取必须符合某种标准。这些标准包括:要合法而非法的方式取得财富;要用和平而非胁迫或暴力的方式来获得它;要用诚实的方式获得它,不可诈欺或欺骗;还有获得它的方式,不可造成他人的伤害与...是相当陌生的意涵。「morality」的这种隐含意义,可能是在有神论的背景之下进入西方伦理学的。而佛教的架构是无神论,它「和谐」—而「服从」的概念—作为其伦理学的基础。事实上,注释书中另一个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4254758.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二)

    求质直,谄谢。如法求财,非法4,卒暴。  此说明贪及嗔。对有恩于己的众生,菩萨皆能知恩知报;对于来乞求者,菩萨发挥平常心,正直对待;拒绝时,也不用奉承巴结、说谎欺骗的态度来推辞;因此,...所以然。  h.同事  一切如法,悉与同事;非法随。  接著,说明摄众生戒中之同事摄。  由于菩萨能十善教化众生,乐见闻诸恶众生斗诤责骂。因此,所有身、口、意三业,经常为众生,始终为自己之利益...

    慧沼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968454.html
  • 戒律学原理(一)

    惠施,与民同欢。  第四、法取物,非法。  第五、著他色,恒自守护其妻。  第六、饮酒,心慌乱。  第七、戏笑,降伏外敌。  第八、按法治化,终无阿同。  第九、与群臣和睦,无有竞争。  ...了悟体心”(真如)的障碍。因而,佛门中的一些人自然而然地“实相”法(胜义谛)观点来看待戒律问题,其结果则往往导致守戒之谨、律学之废驰。  关于此问题,时贤有谓:“如来制戒,本在摄僧。故在戒律中事,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5042798.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