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复增进,广大生长。受、想、行界,离贪已,于受、想、行、意,生缚亦断;受、想、行、意,生缚断已,攀缘亦断。识无所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识无所住,故不增长,不增长,故无所为作;无所为作,故则住,住,故...pp.60~61) 《增支部》十一集?九﹝作意﹞(汉译南传大藏经) (A. V. p.322):(阿难白世尊言:)“大德!云何比丘可获得如是之三昧耶?谓:眼不作意,色不作意,﹝耳不作意,声不作意,鼻...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5552591.html
-
…不作意取……如是用心,即寂一会儿涅槃。(235)
若有妄图起即觉,觉灭,即是本性无住心。(249)
心无住处。和上言:心即无住,知心无住不?答:...ldquo;莫作意”),体悟到“心无住处”。心没有一毫相可取可住(“无物心”),即是本性空寂。空寂不只体性不可得,而即空寂体上,有能知不可得的知&...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5942122.html
-
不是一个心。本心是如如不动的,只有妄识才起心求菩提涅盘,而所得空净之境遂不离染妄。 二 作意 神会的这一根本理论立场还可以从他对“作意”的理解中看出来。“作意”,在神会思想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被用来批评北宗的禅定方法。《南宗定邪正五更转》中说道:“法身体性不劳看。看则住心还作意,作意还同妄想团。” 胡适认为“作意”就是当时口语“打主意”的意思。其实“作意”还是个唯识学常用的术语,乃“五遍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750259.html
-
即是取相的执着,因为一切法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可以说是空,也可以说不空。所以他们主张修习时,全不思惟“有我无我”、“是空非空”,以“不作意”为修真性,并以“不见”为见。这种说法,亦不合道理。有和无、常和无常、是与非、一与异,正好是相反的概念,都是一事物上的表遮两门。心中若存一个“不作意”之念,即已作意;又不见,即成见与不见两种。因此他们的说法,自成矛盾,是一种站不住脚的见地。 又有一类自称...
修慧法师编述
|空性|中观|宗喀巴|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2053404978.html
-
法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可以说是空,也可以说不空。所以他们主张修习时,全不思惟“有我无我”、“是空非空”,以“不作意”为修真性,并以“不见”为见。这种说法,亦不合道理。有和无、常和无常、是与非、一与异,正好是相反的概念,都是一事物上的表遮两门。心中若存一个“不作意”之念,即已作意;又不见,即成见与不见两种。因此他们的说法,自成矛盾,是一种站不住脚的见地。 又有一类自称修定的人说,凡有分别计度的善行...
修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242735.html
-
的粮食有了才吃饭,是一定会饿死的。 若认为成佛系无分别想,一切教理的听闻和思惟,都是有分别,所以不应有,修的时候,不依闻思,修不作意,修睡眠,这是空空洞洞的修。大家不可误认此种人修大手印、修大圆满、...要有三慧 “闻思修三不分离,多闻即知为教授, 修心要义符正量,愿值(遇)善慧胜者教。” 有人求多闻,有人只看书写作,不亲近善知识,也有人听了一点片面的佛法,就盲修瞎练,都是不对的。 应该亲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2959900.html
-
金衡斡极是纤细切要委曲。如或急称。或值于风。不见分限。行人亦尔。为显真心。放荡自心寻求胜缘。若遇违缘。便应舍弃。) 五如凤凰飞空要门之中。应遣昏沉(凤翔空时。不勤鼓翅。行人亦尔。若昏沉时。勤不作意。...大手印静虑八法 最妙敬礼上师等! 一如猪怀胎要门之中。修习行人应作集室(身集室者令身安然。语集室者离于谈说。意集室者令心止息。食集室者受所宜食。所言室者,安居为义。) 二如积柳絮要门之中纵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0063419.html
-
生活就是自在、潇洒、快乐的。随缘就是不作意,不会有成见,不会想着自己一定要怎样做,而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菩萨的生活情趣。我们在生活当中,能做到自在、随缘,就快乐无比、幸福美满了。
这种...自己犯过的人。所以,知道自己犯过就是觉悟、开悟,能将过失改正,后不再犯,就是真实的忏悔,名为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经论当中将众生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就是身、口、意三业;业即是...
净空法师
|忏悔|净空法师|破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1234234524.html
-
为准绳。 另有些学者说:若计为有,即是取相的执着,因为一切法,既非是有,也不是无。他们主张在修见的时候,全不作意有我无我,是空非空,以“不作意”,为修真性,并以“不见”为见。这种说法,亦不合理。由于有与无,常及无常,一和异等,彼此极端相违矛盾的现象,都是一事物上的表遮两门,印度大德们,曾以很多理论来成立它。并且心中若存一个“不作意”之念,即此已成作意。又即“不见”,已成见与不见两种。因此,他们的...
观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3741977.html
-
有些学者说:若计为有,即是取相的执着,因为一切法,既非是有,也不是无。他们主张在修见的时候,全不作意有我无我,是空非空,以“不作意”,为修真性,并以“不见”为见。这种说法,亦不合理。由于有与无,常及无常,一和异等,彼此极端相违矛盾的现象,都是一事物上的表遮两门,印度大德们,曾以很多理论来成立它。并且心中若存一个“不作意”之念,即此已成作意。又即“不见”,已成见与不见两种。因此,他们的说法,仅是...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047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