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首先使自己保持在种不惊不怖、不喜不忧的状态中。接着,又极其清醒地追索那些杂念假象的来头根由,静静地观照,看着他们逐一消失,最终无影无踪,惟有远方的山河大地、一草一木历历在目;渐渐地,自己的身心也...修行的阿私陀仙人为太子观相,取名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并预言,太子在家继承王位必能不战而屈,成为以德服人的转轮圣王;出家修行,定能诞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作祖,普渡众生。 作为王位的惟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3455019.html
-
比丘如是正心解脱,便得六善住处。云何为六?揞破!比丘眼见色,不喜不忧,舍求无为,正念正智。揞破!比丘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一善住处。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不喜不忧,舍求无为,正念正智。揞破!比丘...最后的“身苦”也止息了(“便尽止息”),就是彻底的清凉(竟冷)了。对这样的解脱圣者论业报,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对能守护身、口、意,在六根对六尘中,远离爱染(亦即安住于“六善住处”中),不喜不忧,舍求无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2453551.html
-
又另当别论。除此之外,作为被业力绳索捆缚的凡夫,又怎能做到不来不去、不喜不忧呢?千百年以来,无论外道的苦行者,还是科学的探索者,有不少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没有任何一个佛教之外的学科或者宗教找到了从根本上斩断轮回源泉的有效方法。 只有大慈大悲的佛陀,才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彻底摆脱轮回的光明大道:要想真正地不来不去,要想真正地不喜不忧,就必须消灭无明。正是以无明为因,才会导 致后来的行、识、名色...
索达吉堪布 著
索达吉堪布|出家|入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2333097526.html
-
哀伤的念头,但是,除非是来去自在的菩萨,那又另当别论。除此之外,作为被业力绳索捆缚的凡夫,又怎能做到不来不去、不喜不忧呢?千百年以来,无论外道的苦行者,还是科学的探索者,有不少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没有任何一个佛教之外的学科或者宗教找到了从根本上斩断轮回源泉的有效方法。 只有大慈大悲的佛陀,才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彻底摆脱轮回的光明大道:要想真正地不来不去,要想真正地不喜不忧,就必须消灭无明。正是...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242025.html
-
不宜再加。
【结 语】 数息可于静坐中或睡眠前修习,但行动时则不宜修习。数息得获定境时,若见任何善恶境界,或闻任何音声,皆不可执着,此皆为幻识所生,应不取不舍、不喜不忧,了知「凡所有相,皆是...受损,甚至引发呕血或半身不遂,严重者因此死亡。而瑜伽静坐不修此种法门,所以不可能产生「走火」的问题。
「入魔」属于心理上产生的问题。由于心有所求,希望诸圣贤或神明……等指示种种吉凶祸褔之事。起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1053536.html
-
是故初心行人,必须亲近善知识,为有如此等难事,是魔入人心,能令行者心神狂乱,或喜或忧,因是成患致死……”。我们修行的路上,欲免魔难须具“正知见”,广修六度,首先要接受亲近善知识的教导,“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喜不忧,“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楞严经》)”。行人自勉之!
结论:
治魔之道到底有多少?在智顗大师的著作中也用尽了许多方法治魔,当然大师的重点仍是在“止观”之...
果滨
|降魔|防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9/0830353849.html
-
人心,能令行者心神狂乱,或喜或忧,因是成患致死……”。我们修行的路上,欲免魔难须具“正知见”,广修六度,首先要接受亲近善知识的教导,“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喜不忧,“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 《楞严经.卷十》云:“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果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2255715.html
-
如果能够这样修持,则“观欲如火坑,亦如刀剑,知欲见欲,不贪于欲,心不住欲”。“眼见色无忧无喜,住舍专念,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不喜不忧,住舍专念”。“其心调柔,出要离欲”(同上),自证知五无学聚(无学...才可以谈别的问题;而要对他所翻译的经典作透彻的研究,又必须把他究竟译出多少经典的问题解决了,研究起来才有所依据而不至于牵强附会。因为关于安世高究竟译出多少经典的问题,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梁僧祐出三藏...
毓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74256145.html
-
。
数息时,除在静坐中练习外,还可在睡眠时练习。但在行动时不宜修习。数息得到定境时,若见到一切善恶境界,听到一切声音皆不可执着,此皆自己幻觉所生,不取不舍,不喜不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坚住正定,...的话,深有所悟。说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慧可大师听了,喜其已悟,许其出家名僧璨。我们以这二位法师的悟缘来看,前者是寻心不可得,后者是...
记者
禅|惟觉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55733477.html
-
练习。 数息得到定境时,若见到一切善恶境界,听到一切声音,皆不可执著,此皆自己幻觉所生。不取不舍,不喜不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坚住正定,心念专注在数息上,能数之心必须清楚明白、作主,所数的数字也要不...除忘教授的过失。正修定时的过失即是忘失所缘之境,因此应该修正念,明记所缘之境,内心专注不散,使心对境修习、观想,并且达到二者融合一体的状态。 (3)已住定时,以正知对治沉、掉之过失。修习正定,应具备...
如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013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