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成康之世。车骑将军庚冰。疑诸沙门抗礼万乘所明理。何骠骑有答。 至元兴中。太尉桓公。亦同此义谓庾言之未尽。与八座书云。佛之为化。 虽诞以沦茫浩。推乎视听之外。以敬为本。此出处不异。盖所期者殊。...
晋释慧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840220.html
-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敬持戒,憎毁禁」,每人都拿一把尺去衡量别人,都拿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从来不反省自己,从不要求自己,是不是怎样?然后,听到某人学佛吃素,好!有善根!好像不信佛就是坏人、魔鬼、不屑与之为伍。这些都不是学佛者所持的态度,真正的学佛是「不敬持戒,不憎毁紧」。做人本来就应该道德好,道德不好的人更值得同情,更应该帮助他,这才是慈悲的精神。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513487498.html
-
慧远的不敬王者论 □ 《竞争力》 2008年第04期 慧远(334年—416年)是东晋著名佛教领袖和佛学家。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东部)人。出身仕宦家庭,少年即博览群书,尤善《周易》、...十诵律》,使《十诵律》有了完备的译本。 慧远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沙门不敬王者论》阐明“出家是方外之宾”,故“不得与世典同礼”,力主沙门不应致敬王者,对后世影响最大。佛教从东汉初年传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4470191.html
-
始终只是嘴巴讲讲,实际上都是戏论。
不敬法及法师是坏慧因
真正修学佛法是从忏悔业障、积聚资粮开始,我们所以很差,就是没有资粮,业障又很重,要怎么搞呢?忏悔以前的错误、从恭敬开始集聚;修学佛法最...
日常法师开示
|皈依|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7/1045311242.html
-
沙门可以不敬王者吗 作者:梁文道 前一阵子缅甸的僧侣上街游行,抗议军政府的独裁恶政,有不少人看了之后觉得很疑惑,不明白出家人怎能这么关心世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出家为僧就是要远离俗世,静心...护教者慧远就曾经和东晋的独裁者桓玄展开过一场著名的辩论。慧远主张“沙门不敬王者”,意思是僧侣乃彻底的方外之人,有自己的理想和行为模式,因此不只不该和世俗的权威沾上边,甚至见了皇帝也不用行俗人之大礼。他甚至认为...
梁文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21258645.html
-
从前的佛教界里,居士们对于出家僧尼,绝大多数是知道礼敬的。但此时此地的在家众,顶礼僧尼者,已不多见。有的人连“问讯”都省了。其至有人和“出家人”称兄道弟,呼姐唤妹,拍肩膀,开玩笑,真是今古奇...
祥云
|敬僧|礼仪|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0048387595.html
-
第三十不敬好时戒
三斋月六斋日,尽是鬼神得力之日,此日修善,福胜余日,若作恶,恶报加倍,故云不敬好时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破斋犯戒者,则不敬好时,除杀生劫盗罪外,再加不敬好时罪。若在正月初一、诸佛诞辰、父母诞辰,而杀盗淫,亦犯不敬好时戒。
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广明。
如来为菩萨制戒,是事应作...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08371894204.html
-
对经书亵渎不敬 会迅速折耗福报(发贴人:身问影何从)
佛经是如来的大法,一切天龙八部都要领受奉行,与普通书籍根本不同,就如皇帝的敕命与普通文牒不同。所以对经书亵渎不敬,就会迅速消耗福报,后果极为严重。
一、真实义
虽于正法四句以上应离不敬,又应断除一切不敬,谓抵押经卷,贸为货物,置秃土地[ 秃土地:没有生长草木的土地。]灰尘险处,鞋袜并持及跨越等。应起恭敬,等如法宝。(《菩提道次第广论...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1775368.html
-
佛经是如来的大法,一切天龙八部都要领受奉行,与普通书籍根本不同,就如皇帝的敕命与普通文牒不同。所以对经书亵渎不敬,就会迅速消耗福报,后果极为严重。
恭敬经书之学处
一、真实义
虽于正法四句以上应离不敬,又应断除一切不敬,谓抵押经卷,贸为货物,置秃土地[ 秃土地:没有生长草木的土地。]灰尘险处,鞋袜并持及跨越等。应起恭敬,等如法宝。(《...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经书|恭敬|礼仪|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17152118861.html
-
名言之中,十法界的有情尊卑有序,下者对上者恭敬才合乎天理,如果下者歧视上者,那就会以大不敬而陷入罪恶的深渊。僧伽证悟了甚深法性,相续清净,凡夫没有证悟甚深法性,相续杂染,前者为尊,后者为卑...只会增上恶名,传播于四方,而且未来世会历劫遭受苦果,所以经上说:“一念之恶,能开五种不善门。”所以不仅是对圣僧,对一切僧相,都应当恭敬。
【忏悔】不敬甚至辱骂、诽谤、迫害僧宝,...
佚名
|三宝|因果|报应|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1/0857593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