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绿色中国杂志社记者到南京玄奘寺采访传真法师

    大学,考公务员,这些看似出家人不可能去做的事情,他曾经尝试过了。代表着法师不是常人所想象的不问世事,刻板愚钝的那种形象。   记者表示,传真法师是法师中比较另类的一个。但正是这种另类,把法师这个名词...

    【佚名】

    |采访|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0/08345018195.html
  • 仁爱慈善基金会安徽行 行愿方菩提显佛门慈悲

      一念利他心,十方三世佛。佛陀之出家、苦修、悟道,成佛、行愿直至示现涅槃,都是源于一颗利他心,历代高僧大德无不因生起利他心方获得圆满成就。佛法不是世人误解的“不问世事问来世”、“不问苍生问鬼神”,...

    佚名

    |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7501522258.html
  • 出世的思想

    作者:星云大师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我们离开人间,到另外的地方过生活而不问世事;也不是要死了以後才有出世的生活,更不是为了自己了生脱死,不管世间的苦痛与因难,真正的“出世”是思想上的出世。出世的思想要有如下的认识: 一、要有人生无常的警觉 世间上每一个人都有好生恶死的观念。其实,人生一期的生命,数十寒暑,石火电光,刹那即过;人间的沧海桑田,桑田...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5476613.html
  • 出世心·入世事

    逆境、处理烦恼、解脱自在,甚至成就他人获得幸福人生,并且把这慈悲与智慧的明灯再传给他们的下一代,灯灯无尽。  2。聚会家庭化  佛教一向给人深山修行、不问世事的印象,在小区建立的道场少,而道场亦缺乏...一些适合小孩和年轻人都有兴趣参与的活动。鼓励一家人一起出席,互相推动,从而加强佛教在每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凝聚力,让亲近三宝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3。推广文艺化  近几十年来的佛教,总给人敲经念佛不问...

    潘宗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2939315.html
  • 潘宗光:出世心·入世事

    这慈悲与智慧的明灯再传给他们的下一代,灯灯无尽。   2.聚会家庭化 佛教一向给人深山修行、不问世事的印象,在小区建立的道场少,而道场亦缺乏定期的聚会,以致佛教徒之间欠缺凝聚力和交流的机会。我们不妨...出席,互相推动,从而加强佛教在每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凝聚力,让亲近三宝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3.推广文艺化 近几十年来的佛教,总给人敲经念佛不问世事的刻板印象。所以年轻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听到有人介绍...

    潘宗光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2473258.html
  • 出离心与逃避心

    改造,重新做人,把身上的枷锁作为时常的鞭策,那么,等出狱之日,身心枷锁具已除尽,这才是根本解脱。   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一心向佛,也是逃避心的一种,修学佛法同样肩负着弘法利生的责任与使命,修行与弘法...正视问题,不愿面对问题。有的人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从中体味出世事虚幻、世事无常,这就是是出离心;有的人面对问题,不知所措,恨天怨地,茫然不知所踪,不去积极解决问题,任由问题发展,这便是逃避问题。逃避不会...

    jingxuan

    出离心|心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5/2229069213.html
  • 如意法师:佛教教育是佛教的命脉所在

    宝库。任何宗教若脱离了社会大众,不问世事,就会流于空洞,失去自身的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佛教的根本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净化社会,净化人心。因此,僧伽教育必须与社会大众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佚名

    |世界佛教论坛|

    http://www.fjdh.cn/wumin/2009/03/10292037332.html
  • 也谈修行

    也谈修行  /江焕铭  ‘新雨月讯’陆续刊登有关修行的文章,以我一个学佛未久的人来说,读了之后,觉得受益良多,同时想到对徘徊于修行门边的人,若能有多一些厘清思绪上困惑的文章,也许对他们愿意踏入修行门内,不无帮助,以是不揣浅陋,续貂一番。  修行不是在社会中受到伤害之后(学业不顺、感情受阻、事业挫败等),退缩回家里或山林,以不问世事的态度,寻求自我的解脱;修行,也不是用道德教条,强制式地自我逼迫去...

    江焕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252956.html
  • 宗教让人敬畏 佛法让人站起

    思辨,不是科学的假设,是用来灭苦。生命存在的残缺和不圆满是苦,佛法不是用来消灭残缺,而是完善超越。这些苦还在,但是不好的一面已经不重要了。所以说,佛法是最积极进取的。而大众想象的佛教不问红尘、不问世事...

    明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5267413.html
  • 佛教史上的社会运动

    努力之后,带领二十万贱民改宗佛教。这件事给吾人的启发,不正是对那些讥讽佛教为不问世事,和以“传教不问世事”自我标榜的人们,最正面的驳斥吗?   大乘运动在佛灭五百年后勃然兴起...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7286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