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法相与唯识 (印顺导师) “法相与唯识”,是研究佛法者所常遇到的问题,对它必须有个认识。现在把我认识到的试述一点。 这问题,民国以前的学佛者,是没有讨论过的,民国以来,最先由欧阳渐居士提出了法相与唯识分宗的意见,即是要把法相与唯识,作分别的研究。问题提出后,即引起太虚大师的反对∶主张法相唯识不可分,法相必归宗于唯识。一主分,一主合,这是很有意义的讨论。民国以来,在佛教思想上有较大贡献...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3354814.html
-
《起信论》者大多视中国化佛教为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是大乘教理最圆满的体现,因此坚决捍卫《起信论》的正法地位。其中,以太虚大师为首的一批缁素大德,同时亦以建设性态度,尽可能会通《起信论》与唯识学之矛盾。 这场激烈的论争虽然早已结束,但问题并没有解决,直到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还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2]。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试图对《起信论》与唯识学作一新的会通,希望有助于对《起信论》和唯识...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642667.html
-
三性与唯识 谛莹 我们说话和思惟很难如理,因为在黑暗中讨惯了生活,黑暗反成本然。而普通所说黑暗或许与光明只限于程度的差异罢了。在不如理的黑暗自身方面论,才真能同如理的光明相夺相破,不但是相代而已。一则同为依他而泾渭实分。二则不解与解毕竟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天地。三则守其无可守的情守守不已与不守而守的理趋向异致。别异的责任应黑暗负之。以其不如故尔。 如不如还是手续,谈到理似乎任凭怎样严重...
韩镜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647428.html
-
物理与唯识 本来我是决计不在这个方向上再说什么了,但是看起来现代科学尤其物理学的知识或概念已经越来越影响到人们对佛法的理解。现在的讲法师真正悟道见道的少了,而且都免不了要拿物理学的概念与佛经中的...耳识闻声,用其所缘尘来命名其能叫声能,不象第八识不论什么形式的都能摄在其中,故独与能量这个概念对较。这样能量、质量、动量、坐标,就如八识心王于唯识一样是物理学的最基本概念。其它一些附属的概念也相当于唯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2049795.html
-
涅槃相;八、如来为诸有情作缘之差别;九、如来法身与二乘解脱身的不同;十、如来威德住持有情相;十一、净土与秽土何事易得、何事难得;十二、依教奉持功德,这些显示了佛果三身的不同作用。 本经是唯识宗重要...定论,没想到唯识思想的传入,把一切有情分为五种姓,即声闻种姓,菩萨种姓,缘觉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其中定姓声闻不能回小向大,无姓有情不能成佛,这与传统佛教的主张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说法。唯识家的五姓...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0641941.html
-
杂阿含与唯识学 ---佛教法相学会与志莲净苑合办?罗时宪教授往生十周年纪念佛学讲座-- 陈琼璀 一?序言 各位嘉宾,各位善知识: 很多谢学会给我这个讲题,让我讲一下罗公、杂阿含与...大乘经典,所以,无论是空宗思想或唯识思想,其实探其源流皆出自阿含经。 五?杂阿含经与唯识哲学 在罗公撰述的《唯识方隅》,里面所讲的诸行、种子、缘生,无一不源自阿含经,例如说诸行是一切有为法的总称,...
陈琼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3054609.html
-
王恩洋先生与唯识学
20世纪初,中国学术论坛上刮起了一股佛学研究的风气,在这股风气中,佛学中的唯识学异军突起,它不仅有起夫先导之功,而且引起了学界的相当注意,一批僧俗学者都投入到此中,纷纷...撰写了《瑜伽宗综述》讲义,在佛学院主讲唯识学。
从内容上看,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可以分为:一、介绍性著作,如《唯识通论》、《佛学通释》、《瑜伽宗综述》等;二、研究著作,如《佛法之真义》、《佛法与外道...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4065526.html
-
三自性与唯识中道义 妙相 摘要: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性的唯识中道思想。此三性包括了世出世间、染净、有为无为的整个宇宙观。通过三自性的认识来显示唯识宗的非空非有的唯识...非空非有的唯识中道义。本文就三自性与唯识中道义等问题谈谈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 关于三自性 什么是三自性?三自性又名三自相,简称为三性。“自”是简别它为义;“性”是体义、质义。谓因缘聚合而成...
妙相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273539.html
-
论庄严经论与唯识古学
一 庄严经论之作者
有宗六足,奘译其五而缺《施设》,法相十支,奘译其八而缺《分别瑜伽》与《庄严》,以是《施设》后翻, 《庄严》旧译,文义有疑,久莫能决。今论《...灯优波提舍》,(十)《佛随念论》,(十一)《法随念论》,(十二)《僧随念论》。都计十二种,约二十余卷。《庄严经论》解大乘经,当是第三时期著作。其先承《中边》,後启《摄论》,盖瑜伽与唯识转移关键之所在也。...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5966708.html
-
ldquo;必依因缘生”的有。所以“唯识无境”说的实际意义也就是“缘起性空”的换一种说法。而且对唯识与无境之关系的解释,也类似中观学者对缘起与性空之...瑜伽行者对缘起性空与唯识无境的理解,而且还是佛教对宇宙万法一切事物作全面把握的大原则。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观是空宗、唯识是有宗,且在长时间地进行争相对抗着的,这种看法固然有其某些道理。然笔者以为:此...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514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