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篇,用时9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修无证

    放下。无修无证,自然心净,心净则佛土净。世法佛法,在修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世法长知见,佛法长智慧。在现代社会,大多学佛人是沿着闻思修的道路,在学佛上步步深入的,如果在学佛初期,没有建立无为观,还是按...角度看,《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说一切佛法,不论禅、密、净,还是八万四千法门,也不论三藏十二部中的任何一经一论,或高僧大德的开示,其内容都是无为法,也...

    李俊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0653816.html
  • 继志发本的明旸上人:“三求”诚求三不缺,“三念”深念三现用

    的真行径,所立的净节操,从此就活得不污佛法,做得不堕世法。佛法的智慧辩证得绝不混糊,将世法佛法思择得邪正分明,则能以佛法之正破世法之邪,导归于正。从佛法不离世法边观察,世法佛法,并无绝对的界划,因为佛法是“法界性”(普遍而无际限)的,所以从佛法看世间,世间本无定相、无实体;再从佛法自身观察,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凡从因缘所生的一切,当然也都无定性、无实体。照这样看,世法佛法,则通融而化合为一大法...

    仁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3568999.html
  • 高僧释元贤

    亦多来自于鼓山。由鼓山之兴,可以证明元贤的方向是正确的,他为鼓山的永续经营定下了稳固的基础。  元贤将世法佛法视为一体思考。他认为法运的衰颓来自于世运的坎坷,于是积极于人心的转化、风俗的改变,希望透过人心整体的转变以改变世风、扭转世运,在世运隆盛之际,法运自然也就兴盛了。佛教在元贤处,不再是隐遯深山、离群索居的出世宗教,而成为时并进、发挥教化功能的入世佛法。衲僧也不只是为个人求解脱的自私自利,而...

    甘建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35258098.html
  • 走向世间的新佛教——读《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

    之后,佛法真实形象得到了维护,确立了佛法存在的合理性,也为佛法由专重出世为趋向现实扫清了初步障碍,奠定了认识基础。接下来问题势必深入到从更深层面上讨论佛法世法之关系,或者说,从本质层面辩明佛法世法之融通。所以,作者以讨论“佛法世法,本来不二法”作为佛法观念转向现实社会的第二梯次。   20世纪初,宋恕便提出了出家只是学佛之始,并非学佛之终的观点。他以人道阐释佛法,有意学习日本真宗和欧洲基督教...

    李远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044106.html
  • 佛教文化之开展

    表一)观察整个圆为佛教文化之全体范围,但有其核心外围之层次、阶梯。在此诸层围(表二) ,我们又以佛法世法—人、天法,出世法—二乘、菩萨法作为内外,而此中又有(表三)福慧之二种动力。世人爱著世间,而乐福报,智者响于出世而存慧明,此中有僧、俗之异,又有佛子世人之别异。如何由众生心性之所向,渐次而引导,并反转其力,而达成佛法软化之功能,即是佛教文化之全貌也。  今就世法佛法之内涵而分析之: ...

    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5764498.html
  • 漫谈“般若”

    此缘此而产生成长。般若又是诸佛的眼睛,有了般若以后,施、戒、忍、勤、静虑才能发挥作用,超越生死苦海,登安乐彼岸。此即所谓“摄万行归六度、摄六度归般若”。相反,如果没有般若的慧眼,一切佛法将都要变成世法世法佛法也就无从区别。所以《大智度论》说:“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般若是行,不行而行,行于诸法。无所得为方便,不行而行;是行有其所得,无得而得。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诸法,平等...

    华方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2939683.html
  • 大乘佛法的根本要义是般若

    一切佛法都将变成世法世法佛法亦无从区别;如果没有这双慧眼的智慧观照,学佛人将无法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循著修行的正路而证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正因著这般若大智慧而显示。《大智度论》说:般若为...波罗密多,实为大乘佛法之心髓和标帜。它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如是而般若行,唯有大乘而能异此。只有乘著般若的法船,航行于大乘的教海,以求一切智智的如意宝,才不会堕入二乘而证得佛果。故...

    胡春业

    |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235524226.html
  • 大乘佛法的根本要义是般若

    变成世法世法佛法亦无从区别;如果没有这双慧眼的智慧观照,学佛人将无法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循著修行的正路而证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正因著这般若大智慧而显示。《大智度论》说:般若为导,五度为伴;...实为大乘佛法之心髓和标帜。它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如是而般若行,唯有大乘而能异此。只有乘著般若的法船,航行于大乘的教海,以求一切智智的如意宝,才不会堕入二乘而证得佛果。故曰般若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4440605.html
  • 谈修禅应先断欲

    对诸法犹豫而无决断,所谓诸法者,是对世法佛法而言;对世法生犹豫,即不能得知世法乃生死染法,因而不能舍净;对佛法生犹豫,即不能得知佛法乃出离生死而入涅槃的善法,因而不能修学。这疑盖覆心,而恼苦不断,若...弟子们,在行乞和听佛说法之外,也多各自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修学禅定,没有人东游西走,更没有人嬉戏玩乐的。   修学禅定的第一要紧功夫,就是要能断欲,佛陀认为修禅定的人如多欲结相应,其害无穷。有欲则会生贪...

    许智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2165909.html
  • 新人新佛新世界

    透边绝底的新之又新得莫可言喻!  从新旧的界划说:世法中一切的知见、思想学说等等,无一不是旧(杂染)的(不忽视一分“正世俗”),因为这些都是情见中的产物;佛法(从自性空)中所诠的知见、思想学说等等,...不随(菩萨也有“厌患世法”的一面),不忘佛法亦不证,便成为世法佛法中的道地新人。  这么种的新人最可贵处:眼界宽而心量平,宽平得看不见想不到一个恶人,因此,看见的想到的尽是善人;甚至同释迦佛一样——...

    仁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649216.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