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什么叫生灭法、不生灭法?两者关系如何? 徐恒志答:凡精神的、物质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运动变化、生灭代谢的,都叫生灭法。悟证本性的人,知本来不生,今亦无灭,空有圆融,寂照同时,故叫不生灭法。生灭与不生灭,体同用异,它们的关系是不一不异的。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92411321.html
-
问:什么叫有为法?什么叫无为法?两者关系如何? 徐恒志答:凡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都叫有为法。本来就是这样,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叫无为法。真如、实相、法性、圆觉都是无为法。但无为对有为而说,如果执取“无为”,取相分别,又成“有为”了。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92511320.html
-
问:慧根能知见似相,择法觉支也能知见似相,这两者之间有何差异?
帕奥禅师答:慧根和择法觉支是一样的,都是正见,是慧心所。
为了避免你误解它们只能缘取似相为对象,我应当解释各种不同的正见。正见可以分为:禅那正见、观禅正见、道正见及果正见。
一般上,禅那正见所缘取的对象是属于概念的似相。然而有些禅那正见也能缘取究竟法为对象,例如:识无边处禅的正见即缘取空无边处禅心为对象,而非想非非想处禅的正见...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慧根择法觉之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09020595547.html
-
尼采对佛教的批评及两者形上思想之比较 刘沧龙 德国柏林洪堡(Humboldt)大学哲学研究所 华梵大学 第六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 ( 2002.07 ) 页379-400 ...权力意志”。有时?Macht“ 为配合中文的语脉也翻译为“力量”。至于?Kraft“则一律译为“力量”。事实上,就尼采对 Macht 与Kraft 的使用习惯而言,两者在概念上并无本质的区分,只是在他要...
刘沧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851600.html
-
问:什么叫大乘?什么叫小乘?两者有哪些共同处和不同处? 徐恒志答:“乘”即车乘,大乘载运多,小乘载运少。一般说来,小乘偏重自利,大乘兼能利他。小乘断见思惑,悟“我空”,证偏空真理,破烦恼障,出分段生死。大乘断尘沙惑、无明惑,悟“我、法二空”,证中道实相,破所知障,出变易生死。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311911397.html
-
如本法师答:自修与大众共修都建立在修行佛法为出发点,目的在于明心见性,了悟生死(梵语samsara)大业,证成菩提,出三界为正宗。修道者若背离此意义,其自修与大众共修便成多此一举,虚度光阴,徒劳浪...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164312946.html
-
如本法师答:受了戒不持戒是无法了生脱死的,想证成菩提(梵语bodhi),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戒是度生死 的宝筏,正当发心受戒的一念是最尊贵的,受戒 的确功德殊胜,能超生死,共趋涅槃(梵语nirvan...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50912556.html
-
昄依三宝的僧宝,是指皈依一切比丘教团,修学佛法。居士的职责是护法,出家众则要肩
负起续佛慧法的传教使命,比丘、居士两者身份不同,责任不同。居士并非比丘,不能僭
越,妄受皈依弟子。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64377751.html
-
如本法师答:阅之义含有对文而看,检看的意思。诵之义含有大声的读,背熟称诵的意思。故其两者之作用,略有差别;阅经就是看经,检看经文,进而思惟经文,以达成体解法义。诵经就是大声的读经文、背诵,著重一心(梵语eka-citta)之定。
这须视两者之心境所作所为而定,不得一概而论,因为阅经与诵经所起的变化与作用,的确不可思议,有些人因阅览经文而开悟者,亦有人诵经得开悟,其境界层出不穷,而非较量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280212429.html
-
如本法师答:阅之义含有对文而看,检看的意思。诵之义含有大声的读,背熟称诵的意思。故其两者之作用,略有差别;阅经就是看经,检看经文,进而思惟经文,以达成体解法义。诵经就是大声的读经文、背诵,著重一心(梵语eka-citta)之定。
这须视两者之心境所作所为而定,不得一概而论,因为阅经与诵经所起的变化与作用,的确不可思议,有些人因阅览经文而开悟者,亦有人诵经得开悟,其境界层出不穷,而非
如本法师
因果|生活|学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9/03/2010032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