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真堪布答:佛经中讲过,一地菩萨不能衡量八地菩萨的境界。我也经常跟大家讲,我们不能说别人的是非。有些修行人喜欢谈论他人的过失、长短,说这个人修行好,那个人修行差;说这个人做的如法,那个人做的不如法。你怎么知道如法不如法啊?你凭什么来衡量、来判断啊?仅仅靠一些直觉,你作为一个凡夫有那么大的能力吗?光靠这双肉眼,连墙外面的东西都看不到,能看到别人的内心吗?能看到别人这些有漏无漏的功德吗?
谈论众生...
达真堪布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5512594709.html
-
为什么不能轻易谈论众生的过失?
达真堪布答:佛经中讲过,一地菩萨不能衡量八地菩萨的境界。我也经常跟大家讲,我们不能说别人的是非。有些修行人喜欢谈论他人的过失、长短,说这个人修行好,那个人修行差;说这个人做的如法,那个人做的不如法。你怎么知道如法不如法啊?你凭什么来衡量、来判断啊?仅仅靠一些直觉,你作为一个凡夫有那么大的能力吗?光靠这双肉眼,连墙外面的东西都看不到,能看到别人的内心吗?能...
达真堪布
http://www.fjdh.cn/fjask/2010/01/18034496459.html
-
圣严法师答: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
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心理的反常变化。所以,初学的人,不宜单独修行。
集体修行,纵然没有明师指导,尚有其他同修的彼此照顾,互相纠正,只要知见正确,不会发生太大问题。
再说,个人修行很容易成为冷热不均,忽而勇猛精进...
圣严法师
学佛群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133011724.html
-
理解:一、若以其个人修行回向求往,则为杂行。二、若视九品为不同的根机,同归念佛,一向专念,则同为专修。
2、净土法门以自信为主,教人信要种种因缘,随分随力劝化即可。自信为体,化他为用,互不相离。
3、让佛安排是指事情成败得失不计,任佛力加持。至于自己造业则是个人业力显现。我们只管念佛,其他世事结局如何,任佛力加持,不必太用心即可。
4、初发心真假都不重要,念佛是根本。其他善法随缘做即可。
...
智随法师
智随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8171180361.html
-
道场,实在妨碍了自己修行。但是想一想,我建道场、说法度千万众生,那比一个人修行还要殊胜;因为一个人修只是自已去西方,建大道场就能度千万众生同生西方。我还发大愿,要度两百万出家人,我要把台湾宝岛变成佛国。...
妙莲法师
修学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20044995681.html
-
大,大又摄小。如出家人常说,生死事大,这是就个人修行言;但同样生死事小,这是就家国言、天下言、佛法言。一座寺院,有低眉菩萨,又有怒目金刚,低眉菩萨感召众生,怒目金刚弹压群魔,两者圆融,方为佛法。
...观照,凶多吉少,甚至劳改家破人亡,从个人修行言,兴兵犯杀,亦恐怕因果难断,林公大可明哲保身,但偏偏就是这位日诵《阿弥陀经》、《金刚经》的虔诚佛子,拍案而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做出当时众多臣僚不敢...
张立
|爱国|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2303343746.html
-
三位一体的戒律 净因法师 佛陀亲手制订的律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三个组成部分:1、佛陀制戒的精神,2、指导个人修行的戒条,3、调和团体生活的戒条。在漫长的佛教发展历史长河中,律制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即沿三条主线平行发展:佛陀制戒精神演变成菩萨戒;指导个人修行戒条(波罗提木叉)演变成声闻戒;调和团体生活的戒条(犍度)演变成丛林清规。三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互动关系。他们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250021.html
-
师父们带领大家共修,有许许多多老菩萨和年轻居士参加,使西园寺首次面向信众的精进佛七举办得非常圆满。 对于学佛修行来说,共修极为重要。尤其在红尘滚滚的今天,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想要靠个人力量战胜...于修行、工作和生活。把共修和个人修行结合起来,把专修和日常做事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功夫成片。 只要我们有信愿行,有正确的方法,我想,往生西方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我们靠的不仅是个人力量,也是靠弥陀的大...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1/0822067284.html
-
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
佛在世的时候,十个人修行,就有九个可以成道。因为那时的人,天性淳厚,根机是很猛利的。到了后来,众生的业障逐渐增加,根机也就渐渐的陋劣下来,再要...利钝全收,理机双契,不可思议。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三编卷四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更多印光法师佛教问答
---...
印光大师
净土|念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9/21183517513.html
-
因而感到愤恨不平或欣喜万分。
禅不在坐中求,坐只是禅的一个方便法门。对于初接触佛法,有心修行的人,是可以先学学打坐,这对平息那颗妄念纷飞、跃动不已的心是有所帮助,但这不代表已进入禅境。
情感与理性的矛盾,可以说是每个人修行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唯当感情和理性达到平衡点,就符合禅的意境。可是一般人,在生活之中,往往不是过于感性,就是偏重理性。因为感性之中含有非常主观的意识,而这些主观意识,往往源自于...
慧律法师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67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