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记者从市市政市容委获悉,天安门广场地区夜景照明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公开招标,具体包括天安门城楼红墙照明、纪念碑基座照明、国旗杆基座照明、金水桥照明、观礼台照明等几大部分,预算...
贾中山
|环保|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004483108.html
-
雾中山是我国古代四川至印度古道上(南丝绸之路)的一座佛教胜地,原名大光明山,又名天诚山、雾山,位于大邑县城北雾山乡境内,距县城25公里、成都80公里。其主峰海拔1638米。其地北有九龙山、金刚山,西有红岩山等,方圆数十里,号称72峰,因常年被云雾覆盖,故名雾中山。是大邑古八景之一。 雾中山寺庙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仅晚于京城洛阳的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六年。始名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951752.html
-
佛教南传第一站雾中山 雾中山地处大邑县雾山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是佛教南传第一站。此山有七十二峰,一百零八盘、二十四洞。山中开化寺主殿,始建于东汉永平16年(公园73年),仅比中国第一座佛庙洛阳白马寺晚6年,同是主持修建白马寺的印度高僧伽叶摩腾、竺法兰所兴建。寺的周围,有散粮坪、飞仙石、龙首岩、流月桥、明月池、八功德水、石佛寺、莹华顶等古迹。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5768127.html
-
建文帝魂归达县中山寺
邓高
建文帝魂归何处?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而今,通过考古和论证,初步可以断定,是达县中山寺接收了这位落难帝王的尸骨。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的秘密使命。
四说,建文帝得到明英宗认可,从而入居宫内寿年而终,死后葬于北京西山。
近日,笔者通过对明史的研究和川东地区关于建文帝的民间传说等资料的系统分析,认为建文帝魂归达县中山寺,并...
邓高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7273196538.html
-
昨天上午,中山市佛教慈善中医诊所正式开诊。中山市低保、五保、重残、军(属)优抚对象等低收入弱势群体,不分宗教信仰,都将能得到诊所的免费施医送药。据介绍,诊所的免费就诊对象须持中山市民政局制发的“城...
【佚名】
|开诊|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9/08184514078.html
-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雾中山接王亭 胥绍成摄
郑守铭 雾中山,是我国古代极为著名的一处佛教圣地,原名大...其风光之美妙秀丽了。 雾中山是我国佛教早期传播地。东汉永平十六年,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来雾中山创建大光明山普照寺,仅比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建成晚六年。东晋时改名天诚山显应寺,唐高宗时又奉旨复...
郑守铭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6032494354.html
-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雾中山接王亭
胥绍成摄
郑守铭
雾中山,是我国古代极为著名的一处佛教圣地,...。”由此可见其风光之美妙秀丽了。
雾中山是我国佛教早期传播地。东汉永平十六年,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来雾中山创建大光明山普照寺,仅比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建成晚六年。东晋时改名天诚山显应寺,...
郑守铭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17564596904.html
-
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副监院贤空法师迎接中山大学一行
绕塔
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佛学开示
禅修体验
佛学讲座
中山大学国学班聆听法师开示
中山大学国学班聆听讲座
中山大学国学班随众诵经
4月26日上午10点,中山大学总裁国学班一行60人在陕西省师范大学吴言生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法门寺朝圣并体验寺院生活,受到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与副监院贤空法师的热情接待。
午餐后,中山大学国学班...
佚名
|禅修|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8131323244.html
-
昨日上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大佛寺分馆新馆揭牌仪式在广州名刹大佛寺举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委主任陈绿平以及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明生,副会长释光明、释惟信等领导和宗教界人士出席了揭牌仪式。
大佛寺曾于2000年9月成立广东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图书馆,并于2003年成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分馆。据悉,新馆占地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实行现代化、自动化...
佚名
|揭牌|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09110424981.html
-
人类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矣,而中国则至今尚未有其名。吾以为当译之为‘理则’者也。① 即中山先生辩解诸译名之不当。在他看来,“名学”“辩学”或“论理学”“论辩术”都不全面,没有完整地概括西方“逻辑”的含义。而“理则”这一命名相比于“名学”“辩学”或“论理学”“论辩术”等译名更为全面。这是从他自己的陈述中得出的结论。然而“理则”一词从何而来?为什么中山先生单单要把“逻辑”译为“理则”呢?除了字面的因素...
张殿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4033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