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渭“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得以长命终老。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夫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4642942.html
-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于共产政权之后,向外流亡的难民一波接著一波,其遭遇有幸与...
佚名
|放生|
http://www.fjdh.cn/wumin/2007/08/15274213876.html
-
圣严法师答: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于共产政权之后,向外流亡的难民一波接著一波,...
圣严法师
学佛群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451011669.html
-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1377780.html
-
http://www.fjdh.cn/Item/96460.aspx
-
。但佛教界从环保角度对放生活动本身进行反思,则要迟至八十年代后期。1988年4月,释圣严在《人生》第62期发表《为何放生?如何放生?》;1989年3月,文化大学生物学系在《人生》第67期发表《请勿随意...江灿腾《环境保护之范型转移过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以台湾地区的佛教实践模式为例》、张维安《佛教慈济与资源回收——生活世界观点的社会学分析》、陈玉峰《台中市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释悟殷《佛教的医疗保健--...
王雷泉
|生态|环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044302434.html
-
因为这一次有限的获取,得到生生世世享受不尽的利乐。这也就是为何放生是诸有为功德中能令诸佛欢喜的唯一的因的其中一个缘故。 甲二 内层义———放生所含较深义理所表法之微细分 分二:乙一———为师等所...放生为一种实设的供品.殊胜的回向为意显之圣妙曼陀罗,使用层层甚深的义理及力图创立的贤妙缘起成办外内密供,用清净无瑕的心至诚供献!愿以此成就诸佛欢喜的因,众生成佛的果。 共修放生回向文 我今利益...
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
|放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051105851.html
-
丰出版公司出版。但佛教界从环保角度对放生活动本身进行反思,则要迟至八十年代后期。1988年4月,释圣严在《人生》第62期发表《为何放生?如何放生?》;1989年3月,文化大学生物学系在《人生》第67期发表...环境保护之范型转移过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以台湾地区的佛教实践模式为例》、张维安《佛教慈济与资源回收----生活世界观点的社会学分析》、陈玉峰《台中市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释悟殷《佛教的医疗保健-...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2746736.html
-
在未来际迅速成佛,所以让我们以所获的功德,再回向给它们。这才是真实意义的放生——让它们永远因为这一次有限的获取,得到生生世世享受不尽的利乐。这也就是为何放生是诸有为功德中能令诸佛欢喜的唯一之因的其中...
就让我们以放生为一种实设的供品。殊胜的回向为意显之圣妙曼陀罗,使用层层甚深的义理及力图创立的贤妙缘起承办外内密供,用清净无瑕的心至诚供献!愿以此成就诸佛欢喜的因,众生成佛的果。
...
阿秋法王
|放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33422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