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篇,用时5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

      唯识观行略探  ─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  释会乙  大  纲  一、前 言  二、唯识观行意义  三、《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观行比较  四、唯识观修行次第  (一)所观唯识...,将能逐渐地改变向来世俗惯性的思惟模式,进而就能与观行相契合。  三、 《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观行比较  上文已对唯识与观行作了简略的介绍,然说在唯识学的修行次第上,该如何从凡夫契入圣位,其最...

    释会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4.html
  • 解析八正道

    现出八正道),终而达成解脱。因此按照佛教修行过程来看,在获得八正道之前是有苦、集、灭的预备修行动作的。此预备动作在目前修行四念处的佛徒身上相当普遍的被发现(12),也是极合四圣谛修行次第的。但是在...缘起的、不该亲近的)的区分。该修行者从此不再含混笼统。另外,该正见会使人自生信心、信念,对于生存的此一世间有一种肯定,在七九六(七八四)这则经文里说:“什么叫做正见呢?那就是肯定有布施行、...

    宋泽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2453166.html
  • 《大智度论》般若波罗蜜(三)

    聂提”;取色取名,故名为“受”。   多名字边,更有名字,如梁、椽75、瓦等名字边,更有屋名字生;如树枝、树叶名字边,有树名生,是为“名字波罗聂提”。   2、三假修行次第   行者先坏名字...,当学般若波罗蜜。”(大正8,219c8-12)   关于十八空详细解释,参见《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285b5-296b2)。   59于《般若经》中读诵、正忆念、正思惟、如说修行→小...

    厚观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889891.html
  • 从数息观论中国佛教早期禅法

    修行道地经》、东晋鸠摩罗什及佛陀跋陀罗等所传译诸禅经,莫不皆如此。甚至陈、隋时期,天台智者所撰的《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吾人亦可窥知其对安那般那法门的看法,基本上是禀承著传统佛教见解,将置于...向来重视菩萨道修行,纵使如安世高所译的《大安般守意经》安般法门,亦将视为大乘法。[6] 从菩萨修行次第法门来看,不论安般为对治性的世间禅门或出世间禅门,其实都是一相当重要的修行法,从摄心到...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745815.html
  • 《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的内容架构及其编成

    菩提心。此中第28品总结前27品修行次第。以上“菩萨地”的长篇内容,是依据《阿含经》以外的大乘经典所编成。  〈本地分〉的“有余依地”和“无余依地”,只是略述阿罗汉苾刍的果事。  以上共有十七地,前...缘起、处非处、根、谛善巧事。  于成无常品、成苦品、成空品、成无性品中,依次成立无常、苦、空(指众生无我)、无性(指法无我)。  于成现观品成立入于现观次第。于成瑜伽品中,解说菩萨所修因力。于成不...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047441.html
  • 略探从世俗谛到胜义谛顺胜义观

    本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藉由探索「从世俗谛到胜义谛顺胜义观」议题,来对「二谛」教理有初步的认识;并希望读者藉由本文的探讨中,0清「二谛观门」修行次第,并将实践於日常生活,以体验佛法所带给众生的...实相中.(大正25,358c5~7)  说明了必须先从破除「名假」,「受假」,到最后破除「法假」后,才能彻见「诸法实相」,这也是般若正观的修行次第,而顺著这样的次第,从诸法缘起无自性中,彻见我空,法空...

    释德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51055746.html
  • 戒律与禅定

    尼柯耶〉等经藏中,[2]基本上是作如下「戒学→定学→慧学」三学次第说明:持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实义→厌→离欲→解脱……。像这种增助个人修行方面的戒律利益,则是本文所要探究的主题。特别是对于「戒律如何增助襌定修行」的问题,在此将以《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为主要资料来作详细的考察。  二、戒律与禅定关系  在「声闻地」对戒、定、慧三学次第的叙述中,亦有如上述「持戒→不悔...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27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