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年前新学之钜子,犹津津乐道之,率此不变,则佛学将为思想界一大障碍,虽以吾辈夙尊佛法之人,亦结舌不敢复道矣[8]。 “乩坛盈城,图谶累牍”这句话描述出民初乩坛发展盛况,当时还有佛弟子的参与扶乩,...厕神或狐仙 )占卜,以问桑蚕的习俗。科举时代则转变为文人试前猜考题、对诗文、问功名等解惑或游艺的宗教活动[9]。扶乩(鸾)原为民间个人或少数群体的宗教活动。至少在明末,非道教而具有组织性的乩坛,就已...
范纯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2760361.html
-
」,是指鬼神现象所制造的迷信,是不分邪正的。鬼神往往通过灵媒及乩坛等的工具,以劝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善良姿态,诱人去信从,当你进了他们的门之后,则是顺之者昌,逆之者死,威胁利诱,使你恐惧,也使你驯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3576436.html
-
之后,从一些斋教的乩坛、灵媒的口中传出。斋教徒众都是在家人,他们剽窃儒、释、道三家的若干名词和观念,似是而非地组成新兴宗教和秘密结社之民间信仰,因为他们是在家人的宗教组识,所以,在排斥他教及吸收信徒的...
圣严法师
学佛群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182811738.html
-
,佛教经书应区分为必刊、可刊、不刊3类,其中有“三不刻”:“凡有疑伪者不刻,文义浅俗者不刻,乩坛之书不刻。”对于重要佛典,杨仁山居士则多方搜求。他通过日本著名佛学家南条文雄,陆续从日本寻回300多种在...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1/11241794336.html
-
ldquo;乩坛盈城,图谶累牍”这句话描述出民初乩坛发展盛况,当时还有佛弟子的参与扶乩,甚至是“推波助澜”地加以宣扬。梁氏认为这样下去,将是佛学发展的隐忧。梁启超所描述的现象,已经是扶乩发展鼎盛时期的状况。
香港一地黄大仙的信仰颇盛,而香港黄大仙庙的前身,即是二十世纪初所设的乩坛:普济坛和普庆坛。哆哆佛学社,成立约在民国十年(1921)左右,印光法师民国二十二年...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2361565.html
-
当地的将军葬身处。计划之中决定迁移,工程人员每晚听见将军在操练军队,几次之后,他们夜晚出来看,隐隐的夜色中,真的有穿著明朝军服的大队人马,在半空中列队行军,因此未敢拆迁那座古墓。 (c)降于乩坛 扶扎,又叫扶鸾,多用盘盛沙,或不用沙盘,由两个人扶一个“丁”字型的木笔,把沙拨成字或图画,说是神的降示。历代邪教的经书大多就是出自乩坛,尽说些依附佛法而又诽谤佛法的怪说。降下乩坛的神,会先自己通名报姓...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848136.html
-
、不刊”三类,分主次先后刊刻流通。在杨仁山居士的主持下,金陵刻经处还规定三不刻:有疑伪者不刻;文义浅俗者不刻;乩坛之书不刻。因此,由他主持刊刻的经书,均为上乘之作,被学术界称为&ldquo...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5554970.html
-
即:一、疑为伪经者不刻。二、文义浅俗者不刻。三、乩坛之书下刻。以后数十年间,刻经处都维持这一原则。金陵刻经处刻出的第一部经书,是《净土四经》,即《无量寿经》、《十六观经》、《阿弥陀经》及《普贤行愿品》...
于凌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5468613.html
-
至少我所参加的那个团体无政治作用);(二)乩坛文字虽然似乎千篇一律,无深奥处,但确是一种“灵”附在扶乩童子的身上写出来的;(三)有几次“灵”附在扶乩童子的身上,使童子的行动言语确有各种奇迹表现;(四)乩坛上的“灵”有时似乎太杂,不近情理,例如耶苏、穆罕默德等都会降坛,他们还会写中国文字之类;(五)所有修行理论和方法,没有正式经书可以考证。我既有上述种种感想,所以对一贯道始终抱着疑信参半的态度,但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342737.html
-
。 (十二)见《三编》卷一第一五一页。 按:江易园皈依谛老、印老后,早期于弘扬净土法门颇为尽力,亦颇得大师之嘉许。其晚年迷信乩坛,沉酣于扶乱,将乩语作圣旨,热中此道之至。大师此函即是针对此而予以批判、指斥。且独具慧眼看出其为乩坛所迷之根本一点,即是‘好誉’,‘被乩语赞叹得头脑己昏’,‘丧心病狂,真伪邪正不分’。江氏此后仍未能幡然醒悟悔改。大师对其之批评亦随之逐步升级。此函末另附之一段开示,乃...
沈去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144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