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面图表中“第一阶段的认识”是指因“五识”认识“外境”时,“五识”本身不能明了外境,故要靠“五俱意识”帮助“五识”明了外境。所以,“五识”和“五俱意识”有同所缘境,而且“五识”和“五俱意识”都无“分别”的作用,故都是属于“现量”。而“第二阶段的认识”则是指“五俱意识”,能引起之后第二念寻求、分别的“意识”(即一般之“第六意识”)生起,而“第六意识”,因为它的作用是在“分别”,故不属于“现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3061642.html
-
第一颂说:意识为「三性三量通三境」。似乎暗示独影(独头)意识也可以具有三量,如果独影意识只许有现量,那么因五后意识类同独影意识,是否只剩同缘意识与五俱意识才具足有三量?
答:您误会现量与比量的意思...,其余七识都不会有比量境界,都是在现量境界上运作。
若要说五尘境之现量境,五俱意识缘于五识所缘之清醒位五尘境时,也是现量境,同样有分别拣择计度。梦境中,意识缘于如来藏现起之内相分五尘境,仍然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0038711.html
-
想到有关认识「知觉对象」的感官知和意识知一概念是否同时,两种互相敌对的进路,亦即 (姑且说为) 同时间进路和不同时间进路。 依同时间进路,其论述者有智藏「心的感性论」和汉传佛法的「五俱意识论」,其...」的认识,包括:由「感官」缘取外境而获得知识的手段是「离分别」的,「离分别」的意识「五俱意识」是「离分别」的,贪、瞋、痴……等的自证分是「离分别」的、修行瑜伽而在定中的认识是「离分别」的」。 换言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2861037.html
-
的颠倒现量,虽然也是现量,也可以说证到自相,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自相,所以也并非真正的现量。三、假说的现量。凡夫虽然有现量(如前五识、第八识、五俱意识等),但凡夫的粗显意识不能明确地感知到现量的所缘境界...里是不可能有现量认识的。虽然显意识不能明确感知到凡夫的现量,但随顺这种现量认识生起的五后意识受到现量认识的影响,可以近似地反映现量认识的内容,这种实为比量但又带有现量特征的认识,也可以假安立为凡夫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85738562.html
-
。总起来说,眼等六识,皆是从所依得名。 六个识中的第六意识,有四种差别:(1)明了意识,又名五俱意识。与五识俱时而起的意识,故名五俱意识,能助五识令起;由意识力引,五识方得生故。亦令五识明了取境,故...五俱,散简定心,即普通单独生起的散乱意识。(4)梦中意识。这也是独散意识,因其行相昧略,不同于醒寤之时,故别立一名。后三种又皆名独头意识,以皆不与五识俱起,唯是意识单独的活动,故名独头意识。定位意识,...
正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748289.html
-
东西,而第六识则是前五识任何一识发生作用,第六识即与之同时俱起,以发生其了解分别的作用。 意识与前五识比较,它有下列几种特点:1、意识缘虑法境,它能了解分别一切外境;2、意识能了别一切色法 (物质...业果。 意识有“五俱意识” 与“独头意识”的分别。五俱意识,并不是同时五俱,而是或一俱、或二俱、或三俱、或五俱,视缘而定。五俱意识缘外境时,要经过五段程式,才能充分发生其了别作用。这五段程式,又称为‘...
释宏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82854151.html
-
诸经论多依通一切位具五义之随根得名,名眼识乃至意识。 此六种识中,前五识,如前所述,如次以五根为所依,以五境为所缘,俱依色根,同缘色境,俱但缘现在,俱现量得,俱有间断,五事同故,总称之为前五识。 第六意识者,遍缘有为无为一切诸法思惟了别之心作用也。此有五俱不俱二种。五俱意识者,与前五识俱起并生之意识。此意识明了取所缘境故,亦名明了意识。不俱意识者,不与前五识俱起,单独发生之意识,五俱意识,更有五同缘...
黄忏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4748262.html
-
是了别,此中前五识缘境是粗了别,第六识缘境由外到内,为细了别,第六识分五俱意识,散位意识,独头意识。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同时俱起;散位意识未接触外境亦可随时生起;独头意识就是无中生有的幻想。末那识以思量...。 众生在迷惑与染污中,没有智慧,不懂因果。学佛就是首先注重正确的熏习,多闻熏习后逐渐由染转净成为清净种子,恢复本有佛性。我们现在处于资粮位。唯识把修行的次第分为五位:一资粮位,二加行位,三见道位,...
惟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742680.html
-
可以看到,唯识学将意识分为四种:五俱意识(也称明了意识),定中意识,独散意识,梦中意识。那么,是否四种意识及其想心所都形成了知觉?这需对四种意识进行分析。四种意识中,梦中意识可归入独散意识,独散意识指对事理或过去、未来现象的思维,所以独散意识及其想心所的活动,不符合现代心理学的知觉定义。定中意识是对禅定境界的意识,是现量活动,所以定中意识及其想心所也不可能形成知觉。最后还有五俱意识。五俱意识是指与五...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0046406.html
-
这是青色”的认识时,意识已由第一刹那的五俱意识转到了第二刹那的五后意识[6],生起了分别,这是似现量。从第一刹那到第二刹那,眼识始终在缘青色自相(青色是实法),故始终是现量。而在意识方面,第一刹那的意识(五俱意识)在缘青色自相,也是现量;第二刹那的意识(五后意识)则在青色的概念上转,缘青色共相,已属似现量了。所以,说“似现量却缘自相而生分别”,这一说法有些含混。要使其成立,或许可这样说:虽然“似...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423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