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64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五戒十

    佛法流传于世间,是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契合时机的教法。“五戒十”即是佛教最基本的教条。五戒十的内涵 :  戒,有所不应为也。所谓“五戒”,即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是将...加深,其内容并没有多少差别,只是五戒侧重于身的修为,而十善兼明心的动态。  由于佛教徒修持的层次不同,分有在家的(居士)五戒十或八戒,出家的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还有大乘的菩萨戒,但都是以上述五戒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1855998.html
  • 佛的五戒十

      佛的五戒十   十善者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瞋恚,十不邪见。   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淫,口不造四恶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若再能意不造三恶业——贪、瞋、痴、心地善良,这就是十。   五戒十是佛教的基本戒,万丈高楼从地起,要证菩提,地基要打好,持戒就是基础,有戒就有定,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90178792.html
  • 五戒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戒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就与中国社会紧密地相结合。如初传时期,与神仙方术黄老之学相联系。因此,世间上不论那一派学说,那一种宗教,都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佛教所提倡的五戒十,对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净化人间有着重大意义。否则,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难以久长的。试看从古到今,有多少宗教,有多少思想家,不是一个个的都...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5975248.html
  • 昌臻法师讲五戒十的重要意义

    假的了。   第五,不饮酒。   不饮酒这个戒不属于根本戒,但还是应该很重视,这样对我们身心清净有极大好处。我们能够遵守五条戒律,就可以做到防非止恶,在这个基础上再奉行十就不困难了。戒是制止我们作的,作了就犯戒。十是要求我们做的,不作那是绝对错误的,这是很积极的。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守好五戒,积极地奉行十,这就是人天乘修行的纲领,给我们打好了做人的基础,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了生死,...

    昌臻法师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209096454.html
  • 圣旨对土特产喻:靠自己所修功德,往生不够资格

    各位莲友,是我们修的五戒十善根多,还是六字名号里面的善根多呢?  (六字名号。)  对呀!回答正确,一百分。  我们有的人往往不明了这个道理,他会觉得说,“师父啊!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修的五戒十就好比是我们自己地里刨的地瓜,你拿着地瓜去见皇上是不够资格的,对不对?地瓜的功劳、贡献太小,反而是皇上的召见有这个威德,有这个力量。  我们所修行的五戒十、一切的功德,充其量是个...

    净宗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046389.html
  • 泉源溪涧话般若 菡萏华中共菩提——闽南佛学院弘法班期末集体活动实录

    简略的对本学期做了总结,提出下学期课程安排和改进建议,希望把弘法班办成立体化,教理和生活以及实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希望学员们增加交流,分享学佛心得。   随后同学们分组讨论了今年课程中有关五戒十的问题,探讨如何把五戒十与生活相结合,如何对待生活中持五戒行十的问题,分享心得体会。同学们纷纷阐述了以五戒十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正信佛教徒的愿望并希望以佛法智慧圆满人生。   随即传明法师简略...

    【佚名】

    |活动|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2/1023537829.html
  • 佛教的根本教条是甚么

    。 佛教的基本戒,就是五戒十,虽然,佛教的教徒由于修持层次的不同而分有在家的五戒十、八戒,以及出家的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还有大乘的菩萨戒,但其均以五戒十善为基础;也可以说其他各戒都是五戒十的升格或详细的分科。所以,如能把五戒十善守完善了,其他的戒也就不太困难。所谓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私通)、不妄语、不饮酒。所谓十,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并且要戒作恶也戒不去行善,现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745332.html
  • 问:小乘和大乘的区别

    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的生天,中品五戒十的生人,综合五戒十,称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3078148.html
  • 圣严法师答:佛教的根本教条是什么?

    也是纯理性的。 佛教的基本戒,就是五戒十,虽然,佛教的教徒由于修持层次的不同而分有在家的五戒十、八戒,以及出家的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还有大乘的菩萨戒,但其均以五戒十善为基础;也可以说其他各戒都是五戒十的升格或详细的分科。所以,如能把五戒十善守完善了,其他的戒也就不太困难。 所谓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私通)、不妄语、不饮酒。 所谓十,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并且要戒作恶...

    圣严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20355878720.html
  • 了幻法师答:为何诚心处事待人还被利用、欺骗?

    了幻法师答:诚心处事待人,但往往有不同结果,这都是前世今生的业力所招感。 佛教的因果报应是通三世的。诚心待人,但有时反生意外。这中的原因,主要来自前世的不善业的流转。 做为学佛者,应奉行八正道和五戒十,如此而行,心安理得。当然,处事待人乃至行善,都要有智慧,争取做得恰到好处。 诚心处事待人,虽有时会吃亏,那是暂时的,终久得善果,那是必然的。

    了幻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703548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