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70篇,用时2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综述

      综述[1]   恒毓(博士)[2]   《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主席   电子信箱:hy@whpq.org   在佛教中,属于色蕴,指的是有情的业报之身,相当于我们现代用语“肉体”。佛教之所以称之为“”,是因为有情的业报之身在功能上可以归为种,而它的每一种又都有“”的功能,能够对一定的对象产生相应的反应。   佛法是解决解脱问题的,它为什么要探讨呢?   ...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40077315.html
  • 调御

    调御  提名为调御是因为它们的功能有如指挥官或控制员。这是Ven. Ledi Sayadaw在“佛教手册”(Manual Of Buddhism)里所立的定义。它们是:“能如实照见事物实相的正念,或那待揭发的灭苦之道。   可比喻为种操纵驾驶顺畅的因素。信就如引擎,精进根为汽油,念根为好的司机。定为司机持续观注于路上景物,好比前头的车灯照射路景的作用一般。   调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0260639.html
  • 增长,悟入实相

    增长,悟入实相  培养种强大的心所——·班迪达尊者 著  钟苑文 译我们可透过修行佛法,从这称为“垃圾堆”的身体萃取出黄金。  这黄金的一种形式是“戒”——行为的净化,使人的行为变得温顺且有教养的力量,  在进一步的萃取后,身体会产生信、精进、念、定与慧,这些都是无价的珍宝。增长的九种方法  观禅(VipassanA meditation)可说是种发展积极的心所 (1) 的过程...

    班迪达尊者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474073.html
  • 贪美色者转生为飞蛾 根识贪执外境的过失

      闻法时心散于外境有诸多过失。此处主要是从根识贪执外境来讲的,当然,这并不是非常严格,因为按因明的观点,眼耳鼻舌身根识,其本身不会有分别念,但依之可以产生分别念。不过这里并没有严格地区分,只是依循世间说法——“我的眼睛贪执美色”、“我的耳朵贪执妙音”,从没有细致观察的角度,阐明根识耽著外境的过失。   一、眼识贪执色法:   眼睛接触美好的色法时,如果耽著而生贪心,就会因贪心...

    索达吉堪布讲

    |我执||贪执|轮回|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09385289812.html
  • 问:生活中如何修学《阿弥陀经》中所说力、七菩提分八圣道等法?

    、精进如意足、修行非精进难以如意,必须冲破违缘,方能柳暗花明。三、念如意足,正念不失,烦恼不生,须凭智慧,看破放下。四、思维如意足,看破放下后,方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四),即能生之意,此...观照明了,是为慧根。 ()力,力即力用,能破恶成善。(1)信力,信增长,能破诸疑惑。(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4)定力,定...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4877806.html
  • 范古农答:第六与前识均通三性,唯三性中之无记性有无覆有覆之别,故明昱法师有四性之说。然则第六识之通三性者,是否为善恶与有覆无记。(意根为有覆)而前识之通三性者,是否为善恶与无覆无记性。(第八识以前为相分故)。

    问:第六与前识均通三性,唯三性中之无记性有无覆有覆之别,故明昱法师有四性之说。然则第六识之通三性者,是否为善恶与有覆无记。(意根为有覆)而前识之通三性者,是否为善恶与无覆无记性。(第八识以前为相分故)。   范古农答:三性无记,即对善恶而言。有覆无覆,为染净二法之别。七识未转时,总是染法。故此无记应通有覆。第八相分,是识。勿相涉也。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34812709.html
  • 范古农答:太虚师既谓独影境为意识之亲所缘缘,另一条又谓他心及自身他识但托为本质,为疏所缘缘。然唐大圆居士则云[意识缘自身,及缘他人心心所,托质变影名为有质独影]同是独影境,又有亲疏之差,是与前说有冲突矣。如何,祈指示。

    问:太虚师既谓独影境为意识之亲所缘缘,另一条又谓他心及自身他识但托为本质,为疏所缘缘。然唐大圆居士则云[意识缘自身,及缘他人心心所,托质变影名为有质独影]同是独影境,又有亲疏之差,是与前说有冲突矣。如何,祈指示。   范古农答:意识对于有质独影境为疏所缘缘,对于无质独影境为亲所缘缘,并未冲突也。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475912696.html
  • 范古农答:明昱法师注前识随根立名,具义故,其第五义之所谓[如之识俱有情数之所摄]者,作何解。

    问:明昱法师注前识随根立名,具义故,其第五义之所谓[如之识俱有情数之所摄]者,作何解。   范古农答:因前根俱是色法,色法非有情之类。今识虽如而不是色法,故曰有情数之所摄也。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42412710.html
  • 法不可得 归毕竟空

    的差别。  因为尘,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只对现在,不能对过去未来;意对法,只能对过去未来,不能对现在。有很多人忽略这一点。  比方眼见色,只见现在之色,不能见过去色未来色:...对,未来之触也不能对。所以说尘,现量界。  意对法就不同了,它对过去之法未来之法,不对现在之法,对现在之法就发生问题了。比方瞎子,眼根坏了看不见,可是他意根没坏,如果意根能对现在,应该还能看见...

    心净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05162955.html
  • ”在佛教中的意义

    人类之眼、耳、鼻、舌、身等,不仅有助于人类之觉悟,且可促进信、精进、念、定、慧等,故以称之。教中经义,有关之用法甚多,大别之,可有如下两大类:   (一)乃指强而有力之作用(又称增上)之意。共有...意根(心)外,前根属感觉器官(五官)或是感觉机能,由物质(色)所形成,故称为色根,简称为。数论派认为此具有知觉之作用,故称之为知根、知根。其在知根外另加作业根(手、足、口、大便处、小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186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