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fjdh.cn/Item/34329.aspx
-
2008年8月23日至24日,台湾佛光山举行了“第八届佛光亲属会”,来自八个国家、近2000位佛光亲属欢聚一堂,亲情与道情融为一体。到佛光山参访的山东大学文学院牛清远院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嘉宾马瑞芳教授等共同参与了此次盛会。
会上,星云大师首先感谢远道而来的佛光亲人把儿女送到佛门,和佛光山共同成长,并以“好好做一个出家人,以佛法为富贵”勉励全体佛光人。随后,星云大师就佛光亲属对出家...
佚名
|亲情|佛光山|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8/12515328647.html
-
临终时,亡者及亲属应具何正念,才能令亡者顺利往生?
答:在临死中阴现前的时候,若能忆念观想往生的窍诀,则可以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如果自己实在有困难,应当让道友在旁边提醒。《上师心滴》中也说过:出现死相时,自己若有明观教授之能力,即可明观;若无有明观能力,则上师或金刚道友为其讲授中阴光明令其明观,即说三遍:“出现中阴光明显现时,你要认识自现而获得本地,不可退转。”如果生前得过大圆满的...
索达吉堪布
|临终|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2216557441.html
-
温州司马,得长病欲衰死,亲属奴婢,来集家室涕泣。
既死经一日,亲属知识,至心归依药师,请除病应,一日造形像七躯,如法供养。
至第二日,闷绝还活云:‘我出家时,从三人冥官被缚,过幽闇路,...汝亲属奴婢,造七佛像,得延寿命,早可还人间。’
以是因缘,再得醒矣。...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9320817005.html
-
峨眉山部分僧众、员工在灾区内的直系亲属遭受灾害,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为了表示峨眉山佛教协会对广大僧众、员工的关心,体现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和“利乐有情、感报四恩”的本怀,经2008年6月29日,永寿法师主持召开的佛协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讨论决定,由峨眉山佛协菩提心互助功德会对僧众、员工直系亲属在5.12汶川地震灾区内受灾家庭进行救助慰问活动,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7月5日,救助慰问活动在报国...
佚名
|慰问|峨眉山佛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7/08544026338.html
-
印光法师答:彼等不能如法,一须以言劝谕,二须于佛前代为忏悔,祈其加被令其回心转意也。当以平心和气说世间富贵人逸乐致苦,贫穷人勤俭致富等事,当作闲话说。久久或可以动心。若加以严厉声色,则便成抵抗矣。不唯...
印光大师
信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10/18104218305.html
-
2009年8月3日,佛光山金莲净苑住持永勤法师与国际佛光会金门协会杨惠萍督导一行50余人,前往殡葬所慰问不幸罹难的溺水学生亲属,并为已故学生诵经超度,抚慰亲属失亲的伤痛。
8月1日,台湾金门后湖海域发生中学生集体溺水事故,五名落水学生全部罹难。
永勤法师为在场的亲属开示,五位学生溺水事件提醒世人注意戏水安全,大家应化悲伤为力量,以虔诚的心诵经念佛,用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这五位学生
佚名
|佛教新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06571187913.html
-
理方法师主持追思法会
奉诵《地藏经》
在理智大和尚纪念堂诵经回向
2008年7月28日(农历六月二十六日),鸠摩罗什寺前任住持理智法师圆寂一周年纪念日,在理方法师的主持下,隆重举行了追思法会,借此缅怀和回想理智法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弘法利生事业。理智法师的徒弟、亲属及来自北京、新疆、兰州等地生前好友、皈依弟子约500人参加此次法会。
佚名
|法会|鸠摩罗什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8/09102227344.html
-
唐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指出,临终往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l、不得怕死:生必有死,往生净土是永脱生死轮回的痛苦,真正离苦得乐。还有必须明白,怕死还是要死,但死后不可能往生,因你已经失去往生的信愿。
2、不可留恋:首先要放下这虚幻的身躯,放下亲属,放下万缘。
3、临终助念:这时亲属和莲友的助念非常重要。病重时即应开始助念,断气后助念二十四小时,三天,七天更好。(送往殡仪馆...
佚名
|临终 助念|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743166009.html
-
而且,我们也大力宣扬,“大义灭亲”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观。
事实上,类似邱兴华案中的破案手法在国外大多是被禁止的———且不说除非情势所迫,警方不得在亲属在场时暴力抓捕嫌犯,而且,公权机关不得迫使亲属配合办案,亲属有权拒绝作出不利于自己亲属的证据,并可以隐匿犯罪亲属。“亲亲相隐”这种看似悖谬的法律规定,恰恰反映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对任何社会都占极少数的犯罪人群的惩治,绝不能以大多数人的亲情...
郭光东
|亲情|人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172410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