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慈善事业与推动社会人格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这种精神,对于人格的成长与完善、身心的和谐与健康、道德与智慧的提升等诸多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佛教提倡用慈悲心来对治畜生道的愚痴心态,用慈悲心来对治饿鬼道的贪婪心态,用慈悲心来对治地狱道的侵害他人的心态。大乘佛教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具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深切大愿。《无量寿经》讲“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佛教把一切众生都视为父母,...

    佚名

    |佛教观点|慈善事业|推动社会|人格和谐|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392492948.html
  • 宗舜法师:佛教的和谐观小议

    ldquo;慈悲心”推进人格和谐、以佛教的“报恩心”推进道德和谐这三个主要方面。 主题词:佛教 和谐   “和谐”一词,意为&...佛教的“慈悲心”推进人格和谐   佛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哲理化宗教,既具有高尚的宗教情感,又具有高深的解脱智慧。这种人本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慈悲”...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3539174.html
  • 弘扬佛陀精神 构建和谐大同

    众生和谐相处,远离违法,反对各种暴力和非人道行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教追求的理想,是大乘教所创立的理想人格心灵,对于造就社会和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践行深化‘六和敬”,对创建和谐大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以佛教“慈悲”推进人格和谐  佛教被称作慈悲的宗教,他的产生和住世,从自度到度人,始终在追求人类的美好和谐。两千多年以来,佛教以慈悲包容一切、教化众生的无尙妙义,以佛陀牺牲自我、...

    妙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0259319.html
  • 宗舜法师:宗舜法师关于佛教的“和”“谐”观小议

    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和谐关系。二、以佛教的“慈悲心”推进人格和谐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哲理化宗教,既有高尚的宗教情感,又有高深的解脱智慧。这种人本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慈悲”上。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这种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人格的成长与完善、身心的和谐与健康、道德与智慧...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1354369.html
  • 以佛教的优势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  7、佛教的慈善事业与推动社会人格和谐。  佛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哲理化宗教,既具有高尚的宗教情感,又具有高深的解脱智慧。这种人本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慈悲上。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这种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这种精神,对于人格的成长与完善、身心的和谐与健康、道德与智慧的提升等诸多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佛教提倡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4358739.html
  • 佛教的和谐思想—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服务和谐社会的途径

    与净化社会人心,佛教的报恩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佛教的慈善事业与推动社会人格和谐,佛教的和平理念与建设和谐世界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佛教 和谐思想 自身建设 人际关系 和谐社会   ...,皆由心起。人心安,众生安;众生安,社会和;社会和,天下平。人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开发心的潜能对培养健全的人格、构建和谐社会和创造世界和平,无疑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佛教提倡的智慧心、慈悲心、平等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61663078.html
  •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佛教的寺院

    利的人格特点。佛教恒生慈念,拔苦与乐,众生平等,生命共融,正信因果,因缘和合,慈悲喜舍。以六和敬推进社会和谐,以慈悲心推进人格和谐,以报恩心推进道德和谐,不断地达到人心向善,人际合顺、合美、以无尽缘起...善业,自性起一念善,不断增长自心光明,恒沙恶尽。重视净土的正因,培植深厚的善根,增长种种福德,积善德,修净业,在佛的本愿功能摄受下,万善同归,净土圆成。仰止唯佛佗,完人在人格。“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3011888360.html
  • 柳下惠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和睦、和谐的关系。   因此,佛教必然以佛教的“慈悲心”推进人格和谐。佛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哲理化宗教,既具有高尚的宗教情感,又具有高深的解脱智慧。这种人本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慈悲”上。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这种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这种精神,对于人格的成长与完善、身心的和谐与健康、道德与智慧的...

    江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1748529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