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尤其是从生死流转中超脱出来,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佛教哲学的思想重心是人界(人的世界)的提升。人是众生(有生命的存在)的一类,人界是众生界的一界。佛教视人类为最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5257084.html
-
原因。 所以我们修行要让灵性从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往佛心、往佛国、往天国这个佛道、心道、禅心的大道来精进,不要偏离正法而落于轮回。 每个灵性因过去生中有不同的造化,不同的造业,就会轮回到不同的法界投胎转世,如果可以得人身,灵性就会在人界,才有机会修行正法;但,有些恶业造就太多,就会轮回到畜生界、饿鬼界、或是阿修罗界等,得不同的身相,所以要脱离人以下的地狱、饿鬼、畜生、...
悟觉妙天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2667789.html
-
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二)色界(梵ru^pa -dha^tu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
重庆华岩寺
|重庆华岩寺|周末佛学讲座|重庆佛学院|通净法师|主讲|佛学基础|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3/1439178217.html
-
披毛戴角之身。触目而网罗萦绊。或堕无间狱,抱剧苦而常处火轮。或生修罗宫,起斗诤而恒雨刀剑。或暂居人界,刹那而八苦交煎。或偶处天宫,倏忽而五衰陷坠。长沉三障,不出四魔——皆为不知如来藏心。失唯识妙性:唯识之...
沈仁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973445.html
-
许建昆
【中文关键词】西游记|人物|宇宙|佛教|道教|民间信仰
【中文摘要】《西游记》的宇宙以人物主要活动区域为划分基准,可以粗略的分为天界、人界、地界三大领域。《西游记》的宇宙虽被分割为三,实质上天界、人界、地界的人物可以互相交通;天上神仙必须下辖人间俗事,地上取经的唐三藏、龙马、猪八戒、沙悟净由天上谪降,孙悟空更是受天地之精气化生的石猴,拥有通天下地的本领;作乱人间的妖怪,...
王姵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5859755.html
-
出三界 /明法比丘 三界指众生所居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是苦界、苦海。出三界指出离众生的生存界,抵达涅槃界,出三界是离苦界、抵寂静界。三界是:一、欲界,此界众生具有淫欲、爱欲、饮食欲、物质拥有欲等有情所居的世界。此界包括六欲天界、人界、畜生界、阿修罗界、饿鬼界、地狱界。二、色界,此界众生具有微细物质有情所居的世界。色界众生无男女色法,无淫欲、食欲,此界皆由临终时入禅定而化生,依禅定的深浅...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5452589.html
-
三十三天的天主释提桓因(简称帝释),祂犹如人界法官一样,负责赏善罚恶之职,祂希望人类世界向善而止恶,天界会光明,而向善之人死后,亦会循其生前所作的善因而上升天界,界的子民数量增多,从而天界的力量亦相应增大,帝释就会非常欢;亦由于人心向善,善业力感召了善果的出现,帝释便会命令其部中的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等.护法善神,调控人间的自然环,使得人界风调雨顺;人心向善,自然亦会国泰民安。 其实在我们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95153141.html
-
想入非非)
【三界】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一、欲界,有淫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Preta-gati,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也。与人趣杂处而不可见。三畜生趣Tiryagyoni-gati,新译曰旁生趣,即禽兽之生所也,多以人界为依所而眼可见。四阿修罗趣Asura-gati,常怀嗔心而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40456906.html
-
写六道轮回。上部三段分别描绘三善趣中的天界、人界和阿修罗界;下部三段分别描绘三恶趣中的饿鬼、地狱和畜生界。有的将阿修罗合并到畜生道,分为五道,称五分轮回图。最外圈分别绘以盲妇、陶匠、猴子、船、空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0743376.html
-
,他化自在天,梵众天,彼等诸天,因具备信、戒、闻、舍、慧,故自人界死后得生彼处。我也具有道样的信、戒、闻、舍、慧。如是以诸天之德为例证,而随念自己之德,则不为贪所缠。于此命终,也能随愿生彼天中。 【...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515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