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9篇,用时3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晚明禅学中兴

    rdquo;,有法之别。法,自禅学思想本身的弊端而言,属主观内在的病症;至于,则应从习禅者及其所处的社会现实时代境遇而论,受制于外在客观因素。然而,法中有人里亦有法的内在影响。法交错杂存,是末法时代佛教丛林的实存情形。因此而言,对于明末丛林的禅学流弊,不可执一而论,只见法而无视,也不能只见而回避法。   明末曹洞宗僧永觉元贤(1578-1657)曾将...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80555584.html
  • 名医师亲历谤佛毁寺的可怕报应

      毁谤佛教,毁坏塔寺的罪报是非常大的,而且报业来得很快。前两天与修佛的中医师高大夫交谈后,更深信这一点。   高大夫来自山东,修佛已久,已有神通,可目测,推算家宅,尤善推拿,意念入水,...副队长从旁策应,于是一伙恶向胆边生,簇拥着跑去拆庙。   这伙人揭瓦推墙,把小佛像扔到寺边河里,把大佛像弄碎当做果肥,其中以民兵连长和妇女副队长最为积极。村民敢怒不敢言,眼睁睁看着伴他们祖先也伴...

    linsha

    |因果|报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0956309686.html
  • 略论杀戒

    坐,以衣自覆,居士唤言:“起!”是人言:“勿唤,我起便死。”复唤言:“起!起!”便即死。…佛言:“犯中罪可悔。”  (2)事情不如所料发生,包括(i)对行为本身的不如所料,如:  又一痈疮未熟,...不可悔。这里的“故意杀人”意味着(1)“杀”(包括身、口二业)——对行为本身的自觉;(2)“”(包括人胎)——对行为对象的自觉;(3)“故意”(“令彼因死”)——对行为结果的自觉。这里的“致死”意味着...

    邵勤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2055623.html
  • 阳明后学所产生之诸问题

    一文,曾指出欲论阳明后学之弊,必须先知三义:  1.须分辨是“法”乎?抑“”乎?未至于圣,总不免有病在,然认作法,则不可。……。  2.须解除“禅”之禁忌,不可一见言“无”、言“顿悟”、...“法”与“”,因未至圣境地,不免仍有病在,然认作法,则不可。这样的说法大抵不会有任何异议,唐君毅亦曾言:“王学之满天下,而流弊亦随之以起。然必溯其弊之源于阳明,固未必是;即溯其弊之源于...

    陈剑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1559462.html
  • 天津大悲禅院祖师世系

    社池莲冷,望台野鸟饥。   禅床余锡杖,不肯化龙飞。   诗集以编年序,该诗被编在“庚辰”年,即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这说明,世高离世,应在此年。另有诗人龙震的《忧世高上》:“世公年八十,极强吟诗。”又他的《挽世高上》诗,编次均在庚辰,可知世高生于明嘉宗天启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正好八十岁。  当年大悲禅院有个草堂社,是个诗社,为诗人唱和之所。世高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4255636.html
  • 牛慧霞:佛教与和谐社会

    无缘大慈”蕴含着广博无私的爱,不仅爱父母亲人,还要爱陌生路人,甚或以自己的满腔挚爱去化怨为恩,化仇为敌。“同体大悲”表现的是一种如我死如我死的精神,儒家所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语中的,因为人的一切善恶行为,都是以自己的心来支配的。如果人人一心向善,则人人必有善行;如果人人心心向善,那必友好相处,社会一定稳定和谐。  纵观社会形形色色的弊病和矛盾,其根源就在于人们那颗或...

    牛慧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03159168.html
  • 论贾平凹美文中的禅味

    。他感悟人生的美文可以说大都是这一主题。《笑口常开》〔8〕中的荒诞, 《》〔9〕中的尴尬,《名人》〔10〕中的异化,《闲人》〔11 〕中的无聊,《关于父子》〔12〕中的因果,这些现代人日日面临的...,“我们是病人,却都了”(《》),“中国的象棋代代不衰恐怕是中国人太爱政治的缘故”(《奕人》),这些话语中又包含了多少自我反思与人性的深究啊!没有那种面对身外之物的静观默察与对自我身心的潜心...

    何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3558346.html
  • 德育

    而知耻改过,力求上进的勇猛心!  《德育古鉴》记载庾衮事迹的原文后尚附另一则故事:“隋辛公义,刺岷州。岷俗畏疫,一,阖家避之,以故者多死。公义命皆舁置厅事。暑月厅廊皆满,公义设榻,寝处其间,捐俸...科技进步,现在不仅到戏院、电影院里看戏,还流行上网看戏!学佛人力行“四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做好人,要看戏,当然也得看“好”戏!所谓“好戏”当然得是教人看了见贤思齐,教人学好,教人“思无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949427.html
  • 禅茶文化与现代生活

    的范畴,融入到了普通百姓人家的日常生活。  现代人对普洱茶很讲究,认为普洱茶是“现代城市”最好的“保健品”,诸如:高血脂、肥胖、精神烦躁、情绪不安。普洱茶能“治病“不仅从生理上,更从心理上安抚“城市”。“城市”离开大自然的时间太长了,渴望回到山里去,但有许多人做不到,只好借一杯普洱茶抒发回归山里、回归农村的情怀。尤其是白领的中年人,这种需要更强烈。普洱茶的独特文化特征、品饮特征,目前还没有...

    释宏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2871512.html
  • “成佛”即自我成就与成就他人

    ·告子下》),其根本道理都是相通的。有一个人要跟孟子学道,孟子对他说:“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不求耳,……。”(同上)在他看来,道就像大路一样显然,并不难于知道,人们的毛病在于不去身体力行,...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可谓是真正的以民为主;不仅如此,佛教的精神更是一种宇宙情怀,是一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人人皆可以成佛,而成佛便是成就一种悲天悯人的宇宙情怀。成佛既是成就自我、使个人摆脱...

    张玉安(北京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生)

    |星云|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205041181.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