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永恒,这,也能达到一种和谐。但这两种和谐是不一样的,一种叫制度的、人际的和谐,一种叫心灵的、境界的和谐。 所以,出世与入世的标准、目标是不同的,但是,这又必须要统一起来,还需是有角度的。朱光潜先生那句“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很好地衔接了出世与入世。按此理解,应当以心灵的、境界的和谐去创造制度的、人际的和谐。而关键之处在于,前者是独处的和谐,后者是群居的和谐。二者如何才能有一个有角度的拼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35955443.html
-
传扬,促进了人际的和谐,这都是由于各位的发心所产生的动力而成就。 世间上,发心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发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过去儒家的学者一直叫人要立志,佛教的行者则要人发愿;立志、发愿,就是发心。只可惜...迈向世界的中国佛教————释有智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在这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经过过去的许多的困难与挑战复苏起来。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后,中国佛教恢复了它的步伐,繁荣起来。 有着这兴盛的...
释有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0166378.html
-
营造人际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坛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吴言生 (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 自从党和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佛教界对它的最富有影响力的回应是2006年4月在中国...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4863796.html
-
寅即在人道众生。
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善,互相以礼相待,不可失礼、不可非礼,不可轻慢,人间如能互相礼敬,社会和谐安祥:世间若能互相礼敬,国与国间永远也不会再动干戈,世界和平指日可待矣。
我人皆知祸从口出,人的U业,关系人生的祸与福的遭遇、所以普贤大士提示我们,在此恶口过患的世间,要以称扬赞叹来维系人际的和谐,国人素有隐恶扬善的美德,今日人心险恶, 己很少有人保持这一美德,...
朱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6303295490.html
-
生机绵延不断,才能使一切众生的生存得到最佳的保障。
“尊重”固然可以改善现有的环境,增添社会福趾,“包容”更能够增进人际的和谐,广利一切生。千百年来,佛教流传到世界各地,之所以能和当地文化水乳交融...一如,物我和谐的道理,所以不但没有人我是非的纷争,而且大家都能以无量的悲心,无尽的愿力,互相包容,彼此尊重,因此形成光光相摄、圆融无碍、重重无尽的华藏净土。
娑婆秽土是个一半一半的世界;佛一半,魔...
星云大师1995
|星云|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1651521779.html
-
包容”更能够增进人际的和谐,广利一切生。千百年来,佛教流传到世界各地,之所以能和当地文化水乳交融,形成本土化的佛教,造福社会人群,正是因为佛法真理包容无碍,故能涵摄十方,源远流长。我们应如何发扬佛教“...作礼。华藏世界里的众生,因为了悟生佛平等,自他不二,怨亲一如,物我和谐的道理,所以不但没有人我是非的纷争,而且大家都能以无量的悲心,无尽的愿力,互相包容,彼此尊重,因此形成光光相摄、圆融无碍、重重无尽...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3262491.html
-
搞好人际关系,求得社会和人际的和谐。那么,君子能否和小人达成这样的协调呢?应该可能。但孔子在另一处却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一团和气的君子为什么与小人难以相处呢?看来问题并不是如...等差 伦理道德层面上的"和合"观念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成员保有普遍的尊重和敬爱,实现人际温馨协调的伦理环境和道德氛围。如"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为贵"等。但"和合"观念所凸显的道德普遍性同时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280574215.html
-
从事利益他人的入世的事业;佛教的戒条及伦理观念可以完善一个人的人格,促进家庭、社会的稳定和人际的和谐;佛教智慧和悬设的境界可以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等等,诸多的好处,难以一一条列。回到...贡献。
三、改良风气
佛教在教育活动中向信众灌输的平等、慈悲、忍辱等思想观念,可以平衡人们的心理情感,化解人际之间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形成祥和、愉悦、充满同情心的良好社会风气。...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04976883.html
-
,从而各守其份的维系住社会的整体秩序与人际的和谐关系。因此,《论语?雍也》中即言:“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若就承袭孔子的思想而又各有所发挥的孟子与荀子而观,荀子是更具体而明确...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儒家所谓的“道德”则是就“人伦”而言,侧重的是对社会整合的维系,追求的是人际的和谐。因此,若依儒家的“道德”观而行,即可能会使人为维系社会的和谐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但是若依道家的...
袁信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75370684.html
-
人际的和谐,能将心量从小我扩及大我,即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有此愿心,纵使再大的压力,也能甘之如饴。我们这念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只要在一念之间将心境转为正向、光明,就能发挥无穷的潜力,让负面的压力成为... 身调和,心清净,处世方能自在无碍。 提得起,放得下,用平常心静观万物, 压力不仅得以纾解,亦可转为向上的动力。 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善调身心 一般人在面对烦恼境界时,往往会向外宣泄情绪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24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