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多识仁波切答:什么叫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就是以藏民族为信教的主体民族,以藏语文为主要施教、学修工具,在特殊的人文、地理、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浓厚藏族文化特色的大乘显密佛教。
从公元7世纪初引进到现在,藏传佛教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藏传佛教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传、中兴、鼎盛、走向世界四个阶段。
从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主持译经、建立佛教法规到公元...
多识仁波切
多识仁波切|什么叫藏传佛教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212011258.html
-
三昧 “什么叫念佛三昧?” 记得是在十多年前,东晋安帝元兴年间,慧远第一次率众结社共修念佛之时,很多人听到“念佛三昧”这个名词,都忍不住好奇地问。 “什么是念佛三昧?首先,要从三昧讲起。 所谓三昧,思专想寂是也。专,是专注,寂,是止息,将思想专注于一点,则纷飞的妄念息止,而达到灵台清明,神清气朗的境界,智慧自然显现。 三昧的名字很多,所谓坐禅三昧、法华三昧皆是,其中念佛三昧又叫般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0449895.html
-
,慧学是去惑证理,如用八正道来对照,正见、正思惟是慧学;正语、正业、正命是戒学;正念、正定是定学;正精进总持三学。依此修行便可以超脱苦、集二谛,达到寂静涅盘。
上说四谛,为什么叫“谛”呢?谛是...修证成佛的根本“发菩提心”,即完成修行人应具备的心态了。什么叫发菩提心?菩提是觉的意思,全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境界唯佛一人能称,所以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
然要成佛先...
佚名
|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0025494873.html
-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孩子眉清目秀,双眼皮,大眼睛,很象他妈。”这种亲代和子代之间某些性状的相似,叫做遗传。
为什么下一代会与祖辈有相似的特征呢?原来在人体细胞内有一种叫染色体的棒状小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颗粒,叫基因。正是这些基因传递着遗传信息。从低等动植物到人类,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特定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特征。在同一物种中,细胞...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20073815062.html
-
假如一位妇女在患有某种疾病尚未治愈的时候怀孕了,我们就说这位妇女妊娠合并了某某病。妊娠可合并各种各样的疾病,有的合并症对怀孕影响并不大,而有的疾病却可对怀孕...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20534215335.html
-
“大藏经”这个词,在梵文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原词,因此,它是一个由中国人创造的名词。 “大”,在这儿是一种褒义,它表示佛教的经典穷天地之极致,无所不包。佛教常把佛才具有的最高智慧称作“大圆镜智”,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442165.html
-
慕黛比老师教的一年级学生正在讨论一张全家福的照片,一个男孩的头发颜色与他家人的不同。 一个女孩猜想这个男孩是被收养的,另一个叫乔瑟琳的小女孩说:“我知道收养的事,因为我自己就是被收养的。” 另一个女孩问道:“什么叫收养?” 乔瑟琳回答:“收养的意思就是你在妈妈的心中成长,而不是在肚子里成长。”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8220316614.html
-
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夏历以十二月为“...
佚名
|佛陀|觉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0043012503.html
-
《赵城藏》是金代解州天宁寺的私刻大藏经,所以正确的名称应叫《金藏》,但由于它是1933年在山西省赵城县霍山广胜寺发现的,故俗称《赵城藏》,也有人称它为《赵城金藏》。
该藏约开雕于金熙宁皇统九年(1149年)。完成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全藏共收经1570部,6900余卷。分作682帙,千字文帙号从“天”至“几”。本藏是卷轴装,每...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2542156.html
-
问:什么叫众生? 徐恒志答:一切众生是众缘(各种条件)和合所生,故叫众生。又六道往返流转,受众多生死,故叫众生。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14451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