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篇,用时4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什么密宗的五正学

    什么密宗的五正学 密宗的五正学:正确的上师、正确的传承、正确的了解、正心的修学和正确的弟子 一、正确的上师:必须具足当上师的条件,又有正确的密法,如果没有当上师的具足条件,弟子不得成就。 二、正确的传承:从金刚佛到自己的上师之间,不断的灌顶传承。所修学的密法,如果传承有间断,弟子也不得成就。 三、正确的了解:密宗的一切密法,从上师口传下来,必须要正确的了解。所传承的密法若不正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0149458.html
  • 正确认识和理解密宗

    正确认识和理解密宗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密宗密宗与显宗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提示我: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密宗。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和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密宗,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个人的浅见。  一、密宗与咒语。  藏密脉气学几千年来先辈大成就者们通过脉气修炼的社会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和传授下来的人体科学的高层次知识。为什么对这一人体科学的高层次知识要冠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5462212.html
  • 十方禅林佛学研究部师生座谈会记实

    密宗道次第论》,这几年台湾流行密宗,我们特别为各位介绍,什么密宗,选用宗喀巴大师的著作,因为他是一位显密都通的一代宗师。  第三单元的课程中,《禅海蠡测》南师怀瑾早期著作,文中包罗万象,除了禅宗...,到性宗、相宗、密宗的整个发展过程,一个简要的发展概念,把每一部经典在历史上的定位问题作个介绍。  第十二单元由王老师镇华指导,《心经》、《金刚经》这两部经无人不读,无人不晓的,课诵本中都有收录,...

    赵静瑛记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2667790.html
  • 上师的特质

    。从信仰佛教开始首要改变过去想法,为解脱轮回的痛苦而精进,当我们内心做好这些准备之后,具德的导师自然就会出现在弟子面前。  我的第一位启蒙上师出现时。彼时十余年前我并不了解什么密宗,但是我对密宗相当...  学习佛法,当依心的譬喻而领悟;追求心灵的解脱唯一,所以需要一位灵性的上师来引导,告诉我们什么念头,并教导我们如何清净念头。未解心的体性前,心中充满妄念以为心,故唯有念头清净了,心才得以自在...

    洛本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4141174.html
  • 正统密宗理论解析--密法的特别殊胜的道理

    去西方净土,这不「净土」法门什么?时时保任「本尊佛慢」-「自性佛,我就是佛,佛就是我」,这不「念佛」什么密宗又称「密咒乘」、「真言宗」,对持咒达「一心不乱」和净土宗一样重视,但实修的方法...亥母施身法大圆满即生化虹光成就。达摩祖师在中国所传的部份,就演变成「禅宗」。  问:什么密宗特有的不共法门?  答:其中理趣深奥殊胜,由于篇幅有限,以下只能极约略的聊举数例。  1.由于「心气不二」,彼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24758679.html
  • 大足观佛

    岩末端巨龛中。赵智凤在宝顶山大小佛湾主持刻石造像,历时七十多年,当年香火之盛和峨嵋山齐名,所谓“上朝峨帽,下朝宝顶”成为一时鼎盛的十方丛林。  宝顶山在赵智凤年代称为密宗道扬。什么密宗?时下台北的众...故事。佛湾入口处有榜文简述宝顶石刻的历史宗教背景及创建人物。  宝顶山在宋代一处佛教胜地。唐末时期,四川成都密宗瑜伽派始租柳本尊,苦行修炼,创立教统,承续了当时几乎绝迹的密宗教派,并使之盛行于川东地带...

    程明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4264186.html
  • 佛法与人类文化

    文化”,原先觉得这个题目很大,很好发挥;可是当我开始准备时,却发现要讲的东西太多了,有点不知从哪里讲起才好。今天下午我到东吴大学来时,贵校陈老师告诉我,同学们很想听听什么密宗什么褝宗,因此我就...、“有”二边到最后要打成一片,“本来面目”“空”、“无相”,“宇宙万象”“有”、“有相”,这二者都是很重要的,缺任何一边都不够完整。像我所学的大密宗(即圆觉宗)又一种什么情形呢?它是“以禅为体”...

    梁乃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2565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