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想得大师的指点,先奠定基础,积累戒、定、慧资粮。一言蔽之,当下不成,走遍天下亦不成,成就与否,不仅有赖师父,更在于自身之修为。法师勉励众人,学佛当从平凡开始,由无知到有知,从无明到有明,从小我到大我,从有相到无相,以至物我皆亡,人法并空。法师强调,学佛关键,不因有所知而贡高我慢,不因高位而刚愎自是,放下身段,如水性之谦逊,利万物而不争名,广结善缘,民胞物与,在诸般对立变化之法相中,悟无我 无法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5351379.html
-
一时,没有古今,也没有未来,它不是绝对的。佛没有时间、地方、年龄概念的,只有一个唯心,即一念为万念,万念为一念的概念。一是数的开始,它的变化推衍到无边无际,从有相到无相,从无相到有相,是无穷尽的变化。...
第二,从内心感受上,说为“我闻”。我们的耳朵是由三部分组成,耳的外圈为耳轮,耳轮到耳根为耳道,最后是耳神经。经中描述我们的耳根如新卷叶。春天树发芽了,像新叶子样半卷着。有了耳的三部分就能听声音,便...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5181531.html
-
差别。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准提法“圆满次第”即等于“实相念佛”。心月轮观由开始至纯熟,从有相到无相、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真空妙有,皆与整个法界相应。 4、准提法门也具备了小乘的修行门路,如不...“空、无相、无我”相应。 总而言之,准提法门是一个道道地地真修实证的法门,也是一个含藏无尽宝藏的法门。从心灵的开发,到色身上、气质上的转化,乃至让我们明心见性,成就无上菩提的大业,它可说都为我们勾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4249986.html
-
所成的,我们要通过假象看到它存在的真理,这个真理的就是空。从假入空也可以讲成从有相到无相,《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也就是这一层意思,我们把它称为真谛。第二步要从空出假。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都是假象有。本性是空,但是我们还要由空性所形成的事物的假象来实现它的相用,花本性是空,但它可以用来供佛,庄严坛场,还可以使环境优美。从空出假也可以讲成从无相到有相,世俗存在的一切物质都有它的...
宏明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1362114.html
-
心灵之外的外在艺术创作前,已经在主体中形成内在创作过程,这与禅所讲求的凝神运思,实有片面的亲和性。 肆、内在主体性的发展:有相到无相、效法而超法 其实从底层说,中国书法本来就是以汉字为主的...] 总的说来,书法包含技术、艺术与道术三个不同的层次,而由艺而道,体现艺术境界与精神。从以上有关书写到书道的三阶创作论看,本文认为禅宗的书道创作论,反映了从有相到无相的进程。书法的学习与创作经验,...
吴有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3957072.html
-
化佛之因,也是把蕴、界、处和合的粗身逐渐转为细身的一种方便。圆满次第,则进而修细身的风、脉、明点成为精微,转为俱生光明和佛智身,证成报化二种色身之果。但圆满次第中的收摄次第⒆又是从有相到无相,逐渐融入...呢?噶举派教理的因、道、果 ①关于因的理论。噶举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承认众生有佛性,但现在不是佛,还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证成佛,须要从粗身心逐步转变到最微细的身心始能成佛。根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2240351.html
-
粗身逐渐转为细身的一种方便。圆满次第,则进而修细身的风、脉、明点成为精微,转为俱生光明和佛智身,证成报化二种色身之果。但圆满次第中的收摄次第⒆又是从有相到无相,逐渐融入空性之中契悟本性,成就佛的法身。故...还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证成佛,须要从粗身心逐步转变到最微细的身心始能成佛。根据身心的粗细,修证方法亦有大小等级之不同。 关于因,指身心实际存在的情况,身心各有三种。 有粗、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3941171.html
-
转为细身的一种方便。圆满次第,则进而修细身的风、脉、明点成为精微,转为俱生光明和佛智身,证成报化二种色身之果。但圆满次第中的收摄次第⒆又是从有相到无相,逐渐融入空性之中契悟本性,成就佛的法身。故圆满次...现在不是佛,还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证成佛,须要从粗身心逐步转变到最微细的身心始能成佛。根据身心的粗细,修证方法亦有大小等级之不同。 关于因,指身心实际存在的情况,身心各有三种。 ...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314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