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不上一个知足少欲者修持一座世间禅定所得到的安乐。正如《八大人觉经》中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最近香港无线电视台曾报道:香港有一位富豪,拥有财产约100亿港币,却...。隔壁的富人自此再也听不到那往日的歌声、笑声,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这些银钱啊!”
对世间人来说,积累财富从开头到结束都充满痛苦。龙树菩萨说过:“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
索达吉堪布 编著
|知足|财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121341527.html
-
。各国政府也束手无策,无法提出有效方法,来阻止情况持续恶化。
慈悲的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教化我们要“深信因果”,“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也告诉我们“心是恶源,行为罪薮”,“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吴慧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0550983723.html
-
一个知足少欲者修持一座世间禅定所得到的安乐。正如《八大人觉经》中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最近香港无线电视台曾报道:香港有一位富豪,拥有财产约100亿港币,却因为贪80...再也听不到那往日的歌声、笑声,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这些银钱啊!”
对世间人来说,积累财富从开头到结束都充满痛苦。龙树菩萨说过:“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3876214.html
-
回到原处,王言又有何意,梵志言:“若有儿女当嫁娶,吉凶用费计不足用,是以不取。”王言尽以积宝持用相上。这就是众生的境界,《八大人觉经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但此梵志理将俗返,受而舍去,...
苦,皆由起心动念而来,若欲了苦,就必须断因。 苦之因,乃“集”,若能在因上依四谛修行,必能知苦断集。
众生随业流转,受业报、烦恼所驱使,甚至受种种顺、逆境引诱,使身心...
释见祚
|苦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120583280.html
-
又产生道德日渐沦亡的趋势,使社会冲突和暴戾之气与日俱增,这并不是科技本身的罪过,而是在于人类本身,人类对于各式各样的丰富物质引诱之下,其与生俱来的贪、嗔、痴、占有欲也随之而增长,这“贪欲”心是人类痛苦的根源,所谓“诸苦尽从贪欲起”在欲望无穷驱使之下、自然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在于求不得苦作祟之下,就成为犯罪的潜伏危机。若果没有道德的约束、很可能因此铤而走险,危及他人的安全、甚至社会的稳定、事实证明,...
绍根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32094517.html
-
也忙得快乐,“闲”也闲得很逍遥自在。
【八大人觉经】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多欲为苦
我们都知道,人因多欲而苦——
有财欲的苦,钱越多,越...……真是无所不苦。所以佛陀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因为心多贪欲,也因造成了人生种种的业,这些业就像一条绳子一样,把我们牢牢的绑住,困在六道当中,很难解脱。
人的善与恶是平行的。...
证严法师
|八大人觉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307363954.html
-
“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简单的说,切断苦的来源:”断集”,就可摆脱或减少痛苦。《八大人觉经》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约束我们的欲望,切断痛苦的来源,就...
前面的《得失大其心》,我们了解到得失是属于我们的依报也就是环境的感受,那么苦乐则属于身体的感受,是从我们的正报的身体而来。正报的身体之苦乐必然和依报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身、口、意三业的...
明一法师
|体验|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20181920886.html
-
贪著得出离?所谓贪爱自体,是指贪著个人,种族现在和未来的生命。自己、家人和朋友,便是生命爱的对象。众生由于执着这些妄境悭吝不舍,才会导致六道轮回没有出期。故八大人觉经中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人生德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都生活在因果法则中。大到天体运行,山河易位,小到一草一木,一饮一啄,都是因果律运行的结果。因果律是佛法的基础。从三世因果告诉我们:富贵的正因是布施。三世因果的规律使...
传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3160671.html
-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于是更坚定一心向道的念头,确实遵行佛陀的指示:“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只因为〝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您说:是不? ... 二、大师示冯延龄之法语 学人向道,第一要怕生死,次要知生死根。生死根者,即日用现前种种憎爱取舍,我慢贪嗔痴业是。既知此是生死苦根,发心要断,更无他术。只是起时,就照见它,不容他起,当不起处,则当处...
释戒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3163266.html
-
和。这股宗教信仰力量,令人惊奇。于是我好奇的再问起大师是何因缘,有此不可思议功德?犬师开示道:“诺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听了此“禅”语,猛然醒悟,原来“念佛既...而积极的为善——并非伪善,应该不会再有果报的。有一偈曰: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灭心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句话是教我们,从内心忏悔,到最高境界时,就连“罪”本身的名词也把它忘得...
吴正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0416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