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5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由蕅益大师法语探究“伏惑”真意

    http://www.fjdh.cn/Item/89987.aspx
  • 念佛一心必知--雪庐老人

    念毕竟不易,故劝诸位内外合行,口出声加心内念,互相调剂,如此轮替,自得净念相继。念佛的目的,是要求生极乐、了生脱死,但是必得伏惑,往生才有把握。虽然无量寿经上说,听闻弥陀名号,即使称念十声亦得往生,不过弥陀经也说,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行。由此可知,两经要对照著看才能明白个中真义,否则断章取义就成了魔说。至于“一心不乱”,有两层涵义:工夫若深,即能断惑;工夫若浅,则是伏惑。 (乙)三慧成就 学佛必须...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1576572.html
  • 问:如何分辨善知识的真伪?

    有五种神通,但他还没有成道。证到初禅的人还没证初果,因为神通是由定生出来的,定不能代表证果,佛法修定是为伏惑、断烦恼,故能证得圣位。由‘慧’证到初果,悟了缘起性空的道理,才会去...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15677474.html
  • 李炳南老居士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

    有三要不忘未得一心往生,此皆「伏惑」; 有其三要或不生者,有得一心不亂而不生者,千差萬別,各有其故。生死大事豈容儱侗徼幸? 通宗通教、三要具足,得理一心;深信切願、淨念相繼,得事一心;臨終十念往生,千...臨終十念往生,有三要不忘未得一心往生,此皆「伏惑」; 有其三要或不生者,有得一心不亂而不生者,千差萬別,各有其故。生死大事豈容儱侗徼幸?通宗通教、三要具足,得理一心; 深信切願、淨念相繼,得事一心;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3976060.html
  • 乘三资粮发愿忆念

    深,是断惑,下得浅,就只伏惑,「惑」如根,「伏」如把石头压住他,既未断他还会发起来,所谓「一心不乱」,伏惑也一心不乱,断惑也一心不乱,断惑保了险,不会颠倒了,伏惑就不保险了,所以,临终须有助念的,...

    李炳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040132.html
  • 发心质见

    之,四相自别。若一质异见等者:或见舍身剜身,为生为道,伏惑修行,藏也。或见所舍如幻化等,通也。为常住故,别也。为法界故,圆也。亦如玄文,行妙中说。若准诸部,经论不同。三只六度,藏也。如请观音文殊问等,...

    唐湛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4163506.html
  • 般若为导 净土为归

    有果,你得修到法身大士,才能随意往生十方佛国净土。而要修到等着菩萨的品位,谈何容易!唯有西方极乐世界,不需断惑证真,只要伏惑即可往生。这当然也是有因有果,不是找便宜。阿弥陀佛大愿为因,往生为果,所以是...

    袁树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90453639.html
  • 修行之特别捷径──“念佛法门”

    伏惑”:“伏惑”就是伏住烦恼,这是必要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行,如古人所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第二、“带业往生”:是指带业习种子,不带“现行”;亦即我们烦恼虽然没断,但是能够伏住烦恼,...

    张有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3550365.html
  • 修行之特朋捷径——“念佛法门”

    弥陀行愿,及西方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普劝行人发心皈向,求生净土。  净土法门除了靠“佛力”外,也要靠自力,故称为二一力”法门。所谓“自力”有三条纲领,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可以办得到的。第—、“方便伏惑”:“伏惑”就是伏住烦恼,这是必要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行,如古人所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第二、 “带业往生”:是指带业习种子,不带“现行”;亦即我们烦恼虽然没断,但是能够伏往烦恼,...

    张有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20374452.html
  • 《释尊的譬喻与说话》八——烦恼

    但也还有丝毫的烦恼没有断尽,也就是尚保持些烦恼的意思。这种烦恼叫做伏惑。惑指烦恼,也就是潜伏些微的烦恼。为什么呢?因为要救渡一群凡夫,必须要有些线索才行。这个潜伏的烦恼,也就成了佛与凡夫间的管道了。佛透过这个伏惑,才知道凡夫的心理、悲哀与痛苦。由于伏惑的存在,佛才能住在凡夫的烦恼世界里,替代他们忍受苦恼与悲愁。佛会在烦恼里沾上泥巴,混进里面来,正是冈有伏惑的存在所使然。  大乘佛教说,烦恼是如来的...

    田上太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1763829.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