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斋
拈香礼佛
放生仪式
为新皈依的佛弟子开示
海众云集
2008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十九),北京广化寺举行法会,纪念观世音菩萨圣诞。当天举行诵经、普佛、供斋、放生、皈依等法会活动,数千信众参与盛会,数百善信在观音菩萨的圣诞之日,皈依佛门,正式成为佛门弟子。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整个法会庄严、祥和,秩序井然。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9510222696.html
-
生处转熟 熟处转生(二)
我们这念心,“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以慈悲心去关照众生,将原来生疏的善法,转为熟悉的;而原来熟悉的恶法,转为生疏的。使得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当然也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庇祐。
我们这念心,“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以慈悲心去关照众生,将原来生疏的善法,转为熟悉的;而原来熟悉的恶法,转为生疏的。使得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当然也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庇祐。
所以...
惟觉老和尚
|命运|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0133205495.html
-
动物,有缘则为其授三皈依;于人,则善用因缘启发善根,令其深信佛法如实修行。 佛法讲“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又说“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如果能够时时心念众生,就能处处观照己行,收摄身口意三业,如此一来...众生是敌人。慈悲能化解一切仇恨怨怼,感化众生断恶修善,故说慈悲是佛道门户、诸佛心念。 《大般涅槃经》云︰“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
见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0448604.html
-
调和众生的积极意义 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谌法师 “恒”是长久、长远,“顺”是不违背、调和的意思,字面上看,二者都有正向的积极意义。我们常说:“众生欢喜,诸佛欢喜”,五浊恶世的众生习气积重难返,难调难伏,以世间法来说是“入于俗而流于俗”;虽然修行人远离恶念习气,超脱凡俗,以成就自我的圆满人格,但佛陀以无尽的慈悲化度众生,积极地面对众生的烦恼,将自我投入众生的洪流中,“入于俗而化俗...
见谌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0853877.html
-
修行、都是佛法。佛法不离世间法,欲修善法,成就菩萨道,就不能离开众生,不能离开世间,因为众生才能成就菩萨的功德,经云:“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所以未成佛道,必须广结善缘,今既已出家,担起如来家业,为“...欢喜赞叹,然而众生善根进进退退,妄想执着,人我是非,难调难伏,众生心都是情爱、名利、贪、嗔、痴、慢、疑、邪见,想到古人云:“染缘易就,道业难成。”“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就怕自己被众生度了,常常要...
释见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00857293.html
-
不平等、不公不义,还是必须从人心改革做起,转嗔心为慈悲平等心。佛教主张,人心之所以充满对立、敌意,原因在于无法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若能学习菩萨的精神,低眉垂目,视一切众生为己出,不分阶级,圆融差异,平等普度,进而达到“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的境界,相信以这种“冤亲平等”、“以德报怨”的...
惟觉长老
|惟觉长老|世界佛教论坛||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3/1356513468.html
-
”的慈悲心。《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若能学习菩萨的精神,低眉垂目,视一切众生为己出,不分阶级,圆融差异,平等普度,进而达到“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的境界,相信以这种“冤亲平等”、“以德报怨”的慈悲平等心,便能有效解决种种不必要的冲突,进而创造出一片祥和的社会。 最后,以智慧谦卑心推动“心安众生安”的愿景,负起人类自身...
惟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3439322.html
-
慈悲心。《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若能学习菩萨的精神,低眉垂目,视一切众生为己出,不分阶级,圆融差异,平等普度,进而达到“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的境界,相信以这种“冤亲平等”、“以德报怨”的慈悲平等心,便能有效解决种种不必要的冲突,进而创造出一片详和的社会。 最后,以智慧谦卑心推动“心安众生安”的愿景,负起人类自身存在价值...
释惟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4170187.html
-
,原因在于无法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若能学习菩萨的精神,低眉垂目,视一切众生为己出,不分阶级,圆融差异,平等普度,进而达到“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的境界,相信以这种“冤亲平等”、“以德报怨”的慈悲平等心,便能有效解决种种不必要的冲突,进而创造出一片详和的社会。
最后,以智慧...
释惟觉 ( 中台禅寺开山方丈)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4073205.html
-
什么叫相应?所谓相应,是与慈悲心相应,与平等心相应,这就是菩萨,这就是佛。平等心、慈悲心就是佛,所以佛经里讲“众生欢喜,诸佛欢喜”。菩萨以慈悲心为根本,“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正觉”,所以。什么是大慈悲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都贪生怕死,所有一切动物都有贪生怕死的心,这就是觉性、就是灵心,人人都有,动物也有,基于这个道理,我们不忍心吃...
惟觉老和尚
素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0435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