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篇,用时6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面對死亡

    六根將隨即腐敗散壞,一生所擁有的一切財物將不再擁有,所有親戚朋友將永遠分離訣別,一切皆在無聲無息的進行中。因為有死亡,所以有許多宗教、哲學產生,佛陀也說:「世間若無此三(老、病、死),出世,亦說法,以有此三故,出世為眾說法。」(別譯雜阿含經第67經) 面對死亡,古今皆有人在追求長生不老的仙丹或避死的妙方,但始終沒有一位是免死的成功者。有的人一出生即面臨死亡,有的人長命百歲終於蒙死神...

    張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4444954.html
  •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浅谈

    ,发起慈愍众生的善根,生生世世值遇佛法,起邪见,得到多闻智慧,偈颂曰: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出世的时间称为暗劫,暗劫之中的众生没有智慧的眼目,只能踏入...都会念到的,普贤菩萨在久远劫前就已经成佛了,因为愿力缘故,所以现菩萨身,在很多经典上都说普贤菩萨是千之师,是一切众生忏悔主。   一切修行都离不开愿,《华严经》中云:发大愿魔所摄持,化众生魔所...

    义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40860467.html
  • ‘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

    五浊恶世的时代,并且有出家众犯戒因缘才会制定,就此意义来说,比丘戒、比丘尼戒是有时或存在或存在。但是“十善道”则不然,不论出好世、恶世,甚至出世仍然存在。如‘优婆塞戒经’卷六“业品”云:  “善生言:世尊!诸佛如来未出世时,菩萨摩诃萨以何为戒?善男子!出世,是时  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大正24.1066c)  出世时,没有可能制定比丘戒,、僧...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545847.html
  • 《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

    比丘犯戒,所以是不会制定的。因此比丘戒、比丘尼戒仅存在于有出世的时代,而且是五浊恶世的时代,并且有出家众犯戒因缘才会制定,就此意义来说,比丘戒、比丘尼戒是有时或存在或存在。但是“十善道”则不然,不论出好世、恶世,甚至出世仍然存在。如《优婆塞戒经》卷六“业品”云:  “善生言:世尊!诸佛如来未出世时,菩萨摩诃萨以何为戒?善男子!出世,是时 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251776.html
  • 大圆满法加行 暇满难得(1)

    强烈,而是非常强烈。我们要感化、要劝动是可能的。这种人今生无法救度,无法帮助,他们就是邪见者,不会有修持正法的机缘和条件。这种也是无闲暇处。 7、暗劫。出世的劫叫暗劫。这里指的劫是一个大劫,八十个小劫为一个大劫。现在我们这个劫也叫贤劫,也叫光明劫。为什么叫光明劫?这个劫中会出现一千尊佛陀,都在印度金刚座显示成佛,他们都能转法轮。出世了、转法轮了,这个世界有了佛法的光明,这个劫就黑暗...

    上师达真堪布

    |大圆满|加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08224078460.html
  • 切莫遗忘有三种

    释迦对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都具有大恩德。出世,万古如长夜,我们根本可能值遇佛法,连三宝之名都听不到,相续中可能生起一点智慧,决定是在无依无靠的状态中沉溺生死。在这个世界,任何一本经书,任何一座...不远,需要其他的方便,自然能够心地开明。)所以,佛既以大慈悲护念我们,我们怎么能忘掉佛陀呢? 忆佛念佛具有大功德,经云:“何者作意佛,安住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三摩地王经》云...

    华智仁波切著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念恩|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900263940.html
  • 從人到成佛之路

    生在人間而世智辯聰---有邪見及顛倒見。 出世----生在前、佛後---不得遇佛,不知出離之道,無求聖之心。 2-1-3人的三種特勝 ...三種特勝,所以特地在人世成佛,教化人類,向佛學習。 2-1-1六道唯人能學佛 地獄-----太苦--------------會發心學佛 餓鬼-----饑餓不堪--------...

    釋如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1047911.html
  • 宗教的妇女观——以佛教的态度为主

    。《增一阿含》(二七)也说女人的本性含有五想欲,就是:净行,瞋恙,妄语,嫉妒,和心不正。《正法念经》(二五)也说女人有三种放逸就是:自恃身色,自恃丈夫,和骄慢。《增一阿含》(一二)说出世为的是救度女人和救度男子脱离女人的羁绊。  女人应被救度,因为她有五难,所谓秽恶,两舌,嫉妒,瞋恙,和无返复(见《增一阿含》二七)。所以说“出世时,女人入地狱如春雨雹,著贪欲,睡眠,调戏故。女人朝嫉妒,日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2851571.html
  • 顿悟成佛

    一切法上实我实法是空,出世一切法上实我实法是空。因此,我法二空的道理是圆满的,真实的,随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普遍真理、绝对真理,无有一法而不具二空真理。诸佛如来解脱成就,也只不过是圆满证得了二空...常戚戚”。学之人一定要看得破,放得下,内心安乐,为物累。若见他人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时,不仅生妒忌,反而应该随喜赞叹,心生欢喜。4、具菩提心。菩提心对学佛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了。一个人是不是真正在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1654724.html
  • 禅语今释,顿悟成佛

    是空,此方一切法上实我实法是空,他方一切法上实我实法是空,出世一切法上实我实法是空,出世一切法上实我实法是空。因此,我法二空的道理是圆满的,真实的,随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普遍真理、绝对真理,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学之人一定要看得破,放得下,内心安乐,为物累。若见他人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时,不仅生妒忌,反而应该随喜赞叹,心生欢喜。4、具菩提心。菩提心对学佛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了。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5860390.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