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6篇,用时2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丛林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律宗寺院。到了唐贞元、元和间(7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240492.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殿堂

    资料》1953年第五、六期)。此种配置,为唐代留存的格式。  入宋,佛教像设始有具体记载。如慧洪《潭州白鹿山灵应禅寺大佛殿记》说:‘像设释迦如来百福千光之相,文殊师利、普贤大菩萨,大迦叶波、庆喜(阿难...了蛇类,遂成今日一般常见的四大天王的形相。元沙罗巴译《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以四偈说明四大天王的身色持物及守护国土:‘东方持国大天王,其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大天王,其身青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340493.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传戒

    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说是受戒、纳戒或进戒。佛教大、小乘的戒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和菩萨戒五种。比丘、比丘尼戒,必须具足一切条件——即一定僧数(中国十人、边地五人)、一定范围(结界立标)、一定程式(白四羯磨,即会议式),才能授受,故称为受具足戒,略称受具。  佛教初入中国时,并无传戒仪式。据佛教史籍记载,当时度人出家,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440494.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度牒

    发给究始于何年,现在还没有定论。  自从北魏北周两次摧毁佛教之后,直至唐初,全国僧尼还只有十万左右(《广弘明集》卷十二)显庆六年(661)高宗于天官寺度僧二十人(《旧唐书》卷四《高宗本记》)。其后年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440495.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清规

    清规是中国禅宗寺院(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清众)日常行事的章则,也可说是中世以来禅林创行的僧制。本来中国佛教从东晋道安首创僧尼规范三例以后,即随时有在戒律之外别立禁约之举,如支遁立众僧集仪度,慧远立法社节度,乃至梁武帝造光宅寺于金陵,命法云为寺主,创立僧制,用为后范,皆是其例(见《大宋僧史略》卷中《道俗立制》条)。到了中唐,禅宗盛行,百丈怀海禅师痛感禅僧住在律寺内,虽另处别院,但于说法住持,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540496.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国师

    敬重他,便派特使邀请,立为国师。  佛教东传以后,西域也有国师的称号。如前秦建元十八年(382)时,西域车师前部王弥第来访长安,其国师鸠摩罗跋提同来,献胡语《大品般若经》一部(《出三藏记集》卷八《...赖以开展活动,佛教获得很大的发展。当时许多高僧虽没有国师的称号,但受贵族王侯崇信,被称为家师、门师等。特别是在北朝,如魏文成帝奉沙门统昙曜以师礼,孝文帝称呼《成实论》讲师道登为‘朕之师’,北凉沮渠蒙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640497.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浴佛

      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树)降生时,九龙(亦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来。在古代,它已成为佛教故事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近代出土的佛传...仪式,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净地设灌佛盘,在盘中的莲台上安置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释迦太子金像,然后灌以香水,以表示庆祝和供养,就叫做‘浴佛’或‘灌佛’。这一天是佛教四众信徒的欢喜节日。  浴佛的仪式开始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740499.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赞呗

    赞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赞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故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译经事业虽渐发达,而梵土歌呗却未获传授。梁慧皎说:‘自大教东来,乃...佛教讲经、受戒、诵经等一切宗教仪式进行中举唱梵呗,称为‘作梵’。这种梵音具有止息喧乱便利法事进行的作用,故又义译为止断或止息(《释氏要览》上)。讲经法会的成员,有法师、都讲、香火、维那、梵呗等,各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840501.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忏法

    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道安、慧远之俦,命驾而行兹术。南齐司徒竟陵王,...,见《支那佛教之研究》二百九十三页)。《法华忏法》所依据的《普贤忏》,刘宋的僧苞、道冏和北齐的灵品都曾依以修行。至持《法华经》行忏法者,则姚秦的竺昙遂,宋的法宗、普明,齐的弘明、僧侯,以及隋的僧映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2040503.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焰口

    的仪式。日本入唐求法诸家曾携回有关施食饿鬼的仪轨。空海著《秘藏记》中曾解释施饿鬼法中五如来义。安然《八家秘录》有《施饿鬼法》,列诸家将来经轨八部。但是在中国却由于唐末五代之乱,随著密教失传而施食一法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2040504.html